下面這兩幅圖來自Sydney Morning Herald今天一篇有關冒牌食物的報導,澳洲佳釀Penfolds被Benfolds魚目混珠。那字體一模一様,以國內普通同胞的英文程度當然分不出,如果細心看這Benfolds的招紙,包你懷疑你究竟英文是否很差。我真不明白,冒牌不能幹得專業一點嗎?都只是搬字過紙,也搬到錯漏百出。
The fake wine brand Benfolds mimics the calligraphy of the famous Penfolds brand. Photo: Supplied
這新聞報導太長,我不貼出來。以共產強權的手段也不能確保食物安全,更何況是冒牌及虛假説明。是不是中國太大,人口太多,所以丟架的事也特别多?
那麼多事情一次過管不來吧,但是我覺得他們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確是有進步,現在我在網百度都已難找到侵權的影視節目了(有人反駁說這目的其實只是把資訊審查而不是為了維護知識產權)。
回覆刪除早前係淘寶逛blender,發現很多聲稱是進口外國品牌其實是中國公司在德國美國等地註冊了商標當成是外國品牌在中國售賣,下面的商品說明說得都是天花龍鳳,什麼這個一百幾一十年的品牌是由德國工程師創立了什麼公司、和什麼大牌子如西門子合作過,下面的買家評價也很多這麼說:「果然是大品牌,好東西!」,細節一般沒人會去考究的。
又係北京大型超市購物,見到很多產品的包裝都有抄襲其他對家的產品,幾乎是一模一樣,真是很明目張膽。
希望大國崛起在過程中的抄襲冒牌只是短暫的過渡,在過程中也抄襲下國際很多法制上的概念。
刪除用"日本抄襲"在google圖片找了一找
刪除頭三張就立即是那美日相似產品對照圖(60-80年代)
不是為大陸護航或是說抄襲沒有問題
但抄襲明顯是後發的社會發展的一個過程
能作的是怎樣把這個過程縮短
抄產品功能是一回事,冒牌是另一回事。後者本質是詐騙,惡劣十萬倍。
回覆刪除其他抄襲只涉及版權的經利益,食物方面就潛在風險太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