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

聞風而動

上一篇KCC大姐(一位縱無緣識荊、 一向不嫌棄標少拙文的前輩讀者)問我打秋風、打太平拳的出處, 搜索枯腸, 我想是少時看《紅樓夢》撿拾來的。打秋風有幾個意思, 帶潮語「抽水」、俗語「揩油」、書面語「佔便宜」的含意。打太平拳即是兩人在打架, 旁人乘機打一拳踢一腳, 皆宵小行徑。以前這些事只會在小圈子裏流傳, 今時今日, 網絡無遠弗屆, 可乘之機甚多, 已見怪不怪。世道如此, 套用魯迅名言: 季世人性。

先提倡釋法者, 不知是否聞風而動, 開始調節立場了。李特首說法庭懂得處理這課題, 譚耀宗說得比當初婉轉了, 法庭把黎智英案押後至明年9月等人大釋法。足球是圓的, 可以踢來踢去, 黎智英的屁股一早洗乾淨了, 已準備好坐班房, 既然滲入了外國勢力, 也可稱之監房中的世界杯, 但他沒份踢, 只是被踢的皮球 。「坐班」頗有古典味, 坐牢也。毛主席也抑揚頓挫地說過:「在從前, 在舊中國, 講改革是犯罪的, 要殺頭, 要坐班房。」廣東話很生鬼有趣的, 把屁股metaphorically比喻為八月十五的月亮, 說要洗乾淨八月十五去坐監。我的壞習慣, 扯遠了, 不知道是否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作祟 。

湯家驊不愧是資深大律師, 據明報報道, 他昨天在電台中說了一番話 :

湯家驊:可審視條例列來港執業條件

行會成員湯家驊昨在商台節目表示,人大釋法不是壞事,但亦非唯一解決方案,認為可在本地處理今次法律爭議。湯稱,國安法並無明文禁止外地律師辦案,問題始終需要解決,與此同時,本港很多大律師都持有外國護照,難以禁止所有相關律師參與國安案,認為可審視本地《法律執業者條例》,列出法庭容許外國律師來港執業的條件,例如案件是否涉及國安法與國家機密,或參考律師過往言行、有否敵視中國等。

湯家驊形容,法庭早前批准英國御用大狀來港後民情洶湧,這情况下無經深思熟慮所作的決定都會令人後悔,認為特首要求人大就某個狹窄問題作解釋合情合理,但外界不應因民情洶湧或者對被告人的看法,而影響到今後制度和大局。

陳弘毅教授也聞風而動,  明報同一篇報導, 說的不就是修改《法律執業者條例》第27條嗎?

陳弘毅又說,若今次不用釋法,對本港法院判決的影響少一點,因人大決定難免與判決有牴觸。不過他認為,政府如以本地層面處理,多數會限制無本地執業資格的海外律師參與國安法案件,具體方法則要看政府方案。

湯家驊在洶湧的時候可能被淹沒了, 沉潛過後, 聞風而動, 倏忽間頓悟, 明白甚麼叫制度和大局, 把國安法條文反覆看也看不到禁止聘用老外御用大狀辦案的出處和精神, 不得不承認這lacuna, 所以他也認同應該從《法律執業者條例》入手了, 以免後悔 。他在替李特首找下台階, 明白再數多幾條國安法條文也是不對題的。這顯淺的道理, 只有鸚鵡饒舌的人才後知後覺, 把個人政治取向和制度混淆了。也不能責怪他們, 連大律師公會也如此不堪, 何況是一般市民!

風繼續吹, 牆頭的草迎風搖曳, 揚帆出海也需看風駛𢃇的, 獨立思考可能會殺頭、會坐班房的。國安法撥亂反正, 「百姓昭明, 協和萬邦, 黎民於變時雍」, 何需花這樣大的力氣, 自貶身價, 去踐踏已倒地不起的黎智英? 除非為了飽嚐殺戮的快感。

今早沒有世界杯看, 可騰出時間, 胡謅一番。  

2022年12月14日星期三

Multitasking

無獨有偶, 今天看的兩篇判詞都是班太(張慧玲法官)判決的, 趁睡前寫幾筆, 明早又要一早起來看摩洛哥大戰法國, 今早那一場克羅地亞踢到走晒樣, 讓Lionel Messi大顯神通。我寫班太這兩宗, 湊巧與我近日所寫的話題有關。第一宗是恆大高層陳奮被控意圖強姦, 因為事主精神狀態不宜作供, 致使撤銷控罪, 被告一方申請訟費, 控方認為被告自招嫌疑, 所以提出反對。班太駁回陳奮的申請。看了判詞更清楚案情事實:


Deja vu! 我最近講Brittany Higgins案, 也是因為事主的精神問題而撤控的。不雷同也可作類比, 但該案被告有沒有申請訟費就不太清楚了。Higgins原本向聯邦政府申索賠償, 今天雙方達成協議和解收場。但DPP與聯邦警察的爭論就越鬧越大, 最終應展開調查聆訊, 將會是2023年的事。

班太另一宗案判鄒幸彤六四煽惑集結罪上訴得直:


這判詞是典型的以普通法思維來釋法, 談論《公安條例》第9(4)條的要求, 也基於警方沒有履行在可行情況下容許及便利集會的主動責任, 所以不符第9(4)條的要求而判鄒幸彤無罪。當然鄒案的釋法並非研究立法精神之類的東西, 而是很簡單直接地分析第9(4)條, 再以普通法案例來衡量。如果講立法動機(intention of legislation), 一般從上文下理, preamble, marginal notes等看成文法(statute)的寫法來推敲, 也會參考立法過程在議會討論的記錄, 立法前的草案等, 如果這些都欠奉, 普通法制度下只會視之為lacuna, 立法的空白/遺漏。憑空講立法的精神是毫無說服力的, 推到最極端來講, 不如訂立《無字律法》, 內容是空白的, 當你做出一些行為, 政府就告你違法, 到時才說你違反了《無字律法》的立法精神, 虛無縹緲 。很多人都倒果為因, 有些就慣常的只有嘍囉打手的心態, 根本不是討論, 而是打秋風打太平拳, 連facts in issue是甚麼都不理, 只顧吃花生蝦片、酸羗皮蛋就按着肚皮, 滿足了, 主菜也不用點就吃完了。鄒幸彤脫罪, 別開心得太快, 近年DoJ的modus operandi是不輕易放過你的, 以前不會上訴的情況現在也鍥而不捨地、unrelentingly去上訴打殘你。Caoilfhionn Gallagher KC用"lawfare" 一詞可能是詆毀、抹黑, 也可能是unvarnished depiction。況且, 鄒幸彤在明報發表那篇六四文章, 字裡行間確實在呼籲市民參與紀念, 她在這方面抗辯的講法實屬狡辯, DoJ一定會就《公安條例》第9(4)條班太的判決申請上訴許可的。

2022年12月12日星期一

世界杯以外的世界

在世界杯賽事之間的空檔, 又可以寫點東西。

黎智英被定罪的欺詐案判刑5年9個月, 現在評論的意義不大, 因為黎一定會就定罪及判刑上訴。驟眼看兩項都具可爭辯之處。租用處所違反租約的用途, 似乎屬民事性質, 在甚麼情況下才跨越界綫導致刑事檢控,  我相信最終要上訴至終院來釐清。代表黎一方的律師, 集中火力從民事角度抗辯, 有趣的是呈上陳樹雄案, 我不作覆述, 直接引用區域法院陳廣池法官在2022年10月25日的《裁決理由書》來扼要地講:

212. 這和陳樹雄一案的上訴人有很大分別,該案涉及政府以特惠價格和條件把固定小販攤位出租,以鼓勵原先流動小販交出牌照,2名上訴人游說各流動小販交回牌照及簽訂固定攤位租約。這些小販並沒有自己營業,而是把攤位交由2名上訴人營運,而這上訴人再以較高租金把攤檔出租。這些持牌小販本身已經有特殊身份,在政府的優惠政策和回收牌照的目的而使上訴人從中取利,變相令原先流動小販不用工作都可以收取租金或利益。

213. 本案的承租人則完全不同。承批人或承租人本身是因應政府政策和目標而申請,他們本身並沒有任何牌照而使他們高人一等,有別普通大眾來取得土地。承租人亦要簽立承諾書,而在申請牌照使用或佔用處所內的地方,無論是個別佔用,或與承租人共同佔用都要簽立另一款承諾書,確認工業邨公司/科技園所批准的用途。這正正是本案租契協議和租契的特殊性,而出租者和承租者都有特別關係。由於土地有價和優惠政策,承租者自然要承擔較大的土地限制,而這些限制是貫徹施行於整個租期。
.....
223. 代表D1的律師團隊大量使用民事法的案件來分析這宗刑事案。本席相信控辯雙方都同意刑事案件的審理和使用的法則有別於民事案件。簡單的例子是在民事訴訟中,如果合約一方違反合約條款,違約一方要賠償對方,而那合約亦會失效,而這民事案件便大致完結。

224. 但在刑事案件而言,情況便不一樣。違約一方除了有民事責任外,亦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公務員向銀行或財務公司申請貸款。舉例說申請人隱瞞他曾破產,或曾經向其他金融機構得到其他形式的貸款(註:本席在這例子並不是從合約的條文仔細去審視,而是以一個宏觀和簡化的情況作出說法),那麼那申請人除了違約外,除了要承擔民事責任外,那申請人大有可能被控欺詐罪,如果多人犯案的話,甚至可能干犯串謀行騙罪。所以當辯方說「很難想像合約履行期間會有情況是合約一方有需要披露自己違反合約條款的責任,而違約的一方單純因為違約的行為可以構成欺詐」(D1陳詞第128段)這可說是以偏蓋全。當然沒有人會那麼誠實地告知對方他自己違約,甚至說他在簽約之前或之時,已經打算違約,但是有不少案件是涉及違約一方因違約而被控欺詐。

有趣的是辯方呈遞的陳樹雄案, 也是陳廣池法官經手的。陳樹雄案在2002年上訴的時候, 代表律政司的是當時還未過檔司法機構、身為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的陳廣池, 被告在該案上訴得直, 定罪撤銷。至於判詞第224段的類比是否適用於黎案, 就要拭目以待。上週六對黎智英判刑是否過重, 留待上訴庭定斷之餘, 我覺得是manifestly excessive。

在討論應否釋法的文章中留言, 有讀者力陳讓Tim Owen代表黎智英的話, 有可能讓Owen日後被英國國會聽證傳召汚蔑、詆譭、抹黑香港, 我說這種憂慮根本不成立, 不讓Owen代表也不見得可以把人家的嘴封了。在黎智英的欺詐案判刑之後, 該案的國際律師團發了聲明:


以Caoilfhionn Gallagher KC為首的御用大律師再附上兩段評論, 連英國政府也一併批評了。不管你怎樣阻止誰代表黎智英, 都不能封住別人的嘴巴的。Gallagher以"lawfare"來形容香港政府以法「治」黎智英:

He is being subjected to "lawfare"-multiple prosecutions and lawsuits, all designed to silence and discredit him and send a clear message to others that they should not dare to criticise the Chinese or Hong Kong authorities. The legal harassment against him and his imprisonment since 2020 flagrantly violates international law and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international condemnation. There is a deep irony to Mr Lai being sentenced for an entirely baseless conviction today, Human Rights Day.
......

定罪有沒有根據還是留待上訴法院去講好了。

昨晨在兩場球賽之間, 我也看了Anthony Fauci在紐約時報的撰文, 標題是A Message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連結). Fauci在新冠病毒一役聲名大噪。81歲的Fauci, 1968年在醫學院畢業, 歪打正着做起醫學研究來:

I share my story, one of love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 in hopes of inspi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to enter health-related careers — and to stay the course, regardless of challenges and surprises that might arise.
......
......I ‌‌always speak the unvarnished truth to ‌presidents and other senior government officials, even when such truths may be uncomfortable or politically inconvenient, because extraordinary things can happen when science and politics work hand in hand.

政治和科學在民主國家也未必磨合到的, Trump在位的時候也為了新冠病毒的處理方法多次與Fauci鬧到不歡而散, 美國分化的社會, 新冠病毒暴露出很多政治手段跟科學打對台的問題, 所以死得人多。在非民主國家, 毫無疑問政治更具凌駕性。反觀澳洲人, 很諷刺地變成順民, 基本上很配合政府政策, 所以接種疫苗率很高, 到了現在, 生活如常,  粗略估計在公眾地只有少於5%的人帶口罩, 也很少報導染疫人數和死亡率, 大概是herd immunity做到了, 病毒的殺傷力減弱了, 染疫的人也完全無需強制隔離。

在文章結尾的時候, Fauci有此願景:

Looking ahead, I am confident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s of young physicians, scientists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will experience the same excitement and sense of fulfillment I have felt as they meet the immense need for their expertise to maintain, restore and protect the health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rise to the continual unexpected challenges they will inevitably face in doing so.

沒有國與國之間在科學方面的真誠合作, 下一次新病毒出現的時候, 同樣會狠狽不堪的。  
I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

罪無應得

這時候是不宜寫文的, 昨晚睡了4小時, 未睡之前看在泰國舉行的2022年世界羽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悉尼時間零晨兩點直播世界杯, 6點又播另一場, 兩場都加時打和至射12碼定勝負, 有人飲恨, 自然有人飲勝, 平時不看足球的我, 也忍不住挨更抵夜一直看, 今晚繼續挨。澳洲是熱愛運動的國家, 所以國民不用付費也可以在免費電視看世界杯直播, 直播期間不會被廣告打擾的。

上一篇留言對應否及能否釋法的爭論越扯越遠, 最終又沒有圍繞這命題來講, 所以有火花但不燦爛, 有甚麼好爭論呢? 沒有爭論的是國安法是在緊急情況下應對社會動盪而訂定的法律, 釋法權在人大常委, 但國安法中沒有一條是講辯護律師的資格的, 怎樣才可釋法是不是隨便講立法原意或立法精神就構成釋法的理由呢? 這才是焦點。如果要扯美國霸權、違反人權、海灣戰爭違反國際法等來講, 我完全同意美國做了很多壞事, 但歸根究底都跟釋法沒有關係, 繞了幾個圈回到原位, 又是釋哪一條的問題。如果把修訂或增訂法例硬叫成釋法, 我沒有能力爭論, 但不論是普通法或大陸法, 修訂或增訂刑事法律就基本上沒有追溯權。我提出取消Tim Owen的簽證時, 說明是兩害取其輕, 爭取時間修訂法例第159章《法律執業者條例》第27條, 而不是一方面對簽證動手, 另一方面又提請人大釋法這種兩害皆取的下下策。釋法一事已無需再討論, 人大喜歡怎樣就怎樣。

前些時講過Brittany Higgins在國會部長辦公室被強姦案, 她在第一次審訊作供期間, 有幾天突然要先傳召其他證人作供, 因為她"not available"。我聽到這理由不禁莫名其妙, 後來才知道她失了踪, 警車四出找尋她, 最後發覺她雨中在街上流連。警察把她送往醫院診治, 她因為作供被盤問引致精神出問題, 有自殺傾向。第一次審訊結果是懸峙陪審團, 原定2023年2月重審, 但上週坎培拉刑事檢專員Shane Drumgold SC宣佈為了Higgins的健康風險的理由撤銷控罪。這當然不是受害人接受得來的決定, 但重審即是Higgins要重新作供再受盤問, 第一次審訊的紀錄騰本無疑構成更多盤問的基礎, 即是可能產生更多不一致的答案, 更多折騰。先前政府透露會修例把審訊紀錄呈堂免去受害人在重審再作供的講法, 表面聽起來就行不通, 因為證人健在, 辯方不會肯放棄盤問證人的機會。撤銷控罪出於證人精神健康的考慮, 也可以說是兩害取其輕, Higgins因有自殺傾向仍然留院治療。最出人意表的是DPP跟聯邦警察因這案吵起來, 他們互相公開指責。警察說本案證據不足, 本來不想提控, 但DPP硬要去馬。DPP說證據足以定罪, 警方沒有盡力, 也對受害人的權益保護不足, 在審訊期間, 警察跟辯方交集(align)而對主控冷淡, 像在為辯方辦案。雙方互相指賣的事項很多, 但都認為應該進行聽證調查。

表面聽起來這件事十分荒謬, 警察的專業是查案搜證, 落力與否直接影響證據的強弱, 檢控決定權當然落在DPP手上, 否則怎會稱為Director of Public Prosecutions。Higgins案若由法官審訊而不用陪審團, 我覺得證據足以定罪。本案政治干預味濃, 其中一個控方證人前部長在審訊過程中放料給辯方律師, 教他們怎去盤問Higgins, 部長的老公在Higgins作供期間留在法庭, 有通風報訊之嫌, 他們給我一種合謀倒戈的印象。這是普通法民主國家之恥, 發生這種事好像若無其事一樣。

Higgins在知悉撤銷控罪之後發出新聞稿, 其中一句這樣講:

“No matter how uncomfortable or unflattering to the court. When I did speak up I never fully understood how asymmetric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but I do now. "

刑事案一向都向被告偏側的, 寧縱無枉, 被告無需證明自己清白, 毫無合理疑點的舉證責任在控方, 這些一向都是普通法的法律精神, 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asymmetric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罪無應得的時候只好硬食。

2022年12月1日星期四

攆走Owen

明報今天即時新聞, 標題是: 

律政司申押後審黎智英案獲批 辯方指入境處「擱置」Tim Owen簽證延期申請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港區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審訊原定今(1日)開始,並獲准由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特首李家超向中央政府建議提請人大釋法,釐清在港未有全面執業資格的律師可否參與國安案件。律政司今在庭上表示,申請將案件押後7天,以待處理人大釋法。辯方不反對押後,並透露入境處「擱置」了Tim Owen的工作簽證延期申請(withheld Tim Owen’s application for extension of current working visa)。

我兩天前提出撤銷Tim Owen簽證這兩害而取其輕的做法, 並非在開玩笑, 而是認真想怎可以維護一國兩制的尊嚴, 避免無理釋法。從Tim Owen的簽證埋手並非良策, 只屬兩害取其輕的援兵之計, 長久計是修改第159章第27條。修改香港法例, 只是中策, 但起碼減少不必要的釋法干擾。人大常委有權釋法, 但這次釋法的建議完全不合理, 送走Tim Owen 後還要釋法, 實屬下策。遵從終審法院的判決方為上策。我借用上一篇第一個留言為例, 解釋一下這說法。留言照錄:

"好簡單的問題:假若法庭判黎智英違國安法入罪,在海外這會變成新疆人權問題一樣的大事情,英國議會傳召參與過這個案件的英國大律師聽証,而他又說了一些不盡不實對香港對中國不利的說話——這在現今仇中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發生。那就變成啞子食黃蓮了——這完全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事情。"  

這一堆假設性的東西有點天馬行空, 被告和律師之間的對話、指示、辯護策略都有保密的保障, 怎會在甚麼聽證會披露? 踢走Tim Owen不能在審訊的時候代表黎智英, 在未開審之前Owen已索取過黎智英的指示, 所以最終不論能不能代表他, 都有保密的義務。Owen無可能公開講, 不管最後能否代表黎智英, Owen都會三緘其口。故此, 這些憂慮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你不如想下, 不論誰代表黎, 他都會被定罪, 西方傳媒都一定大肆渲染, 再加上違反終審法院判決不准他聘用自選律師, 被國際批評的理由又多了一點, 是否被攻擊面更多呢? Tim Owen又可以胡謅到甚麼程度? 這一次要求釋法毫無疑問是政治問題, 但不是讀者留言所講的情況, 而是中央及港府覺得, 這是打擊勾結外國勢力的頭號大案, 豈容老外插嘴, 太難看了。有點像西洋拳師走進葉問的武館, 指指點點, 批評葉問的徒弟詠春拳怎樣打錯了。現在好像人家來踢館, 師父不是左手向前右手向後擺出迎敵姿勢, 而是拿了手機出來去打3條9, 舉報非法入境。

處理Owen一事是雙刃刀。讓老外代表黎智英抗辯, 可能有點難看, 但畢竟按本子辦事, 忽然要改規矩, 你怕了老外嗎? 溜冰選手都可以由美女代表中國, 那不難看嗎? 肥佬黎反正都釘硬, 堂堂皇皇由Owen代表他, 釘完起碼少了一個把柄。現在把Owen攆走了, 目的已達, 就應直接開審, 不要再押後等釋法, 也無需再講釋法, 索性修改本地法例以杜絕同類事件發生, 政府現在要立甚麼法會通過不到嗎? 而且, 從3級法院審理此案來看, 若律政司司長一開始反對Owen到港執業的理據, 是用在終審法院陳詞那一套, 就未必會因為Flywin案例在上訴時不准引入新理據的原則下被判敗訴。說到底我都覺得沒有理由釋法。

雖然我兩天前就提出在簽證方面落手把Tim Owen趕走, 我相信港府一早就考慮了這一點, 我湊巧說中了, 這樣執行與我無關。上一篇留言有人為李特首及大律師公會等的聲明打分, 我同意大律師公會得分低得有理, 因為這公會躺平了, 正在擺爛。試想終審法院的判決頒佈後, 法官不能進入格鬥場爭論, 除了大律師公會義不容辭的捍衛, 還有誰可以代發聲?

2022年11月30日星期三

大律師公會???

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一向立場是撐中央的, 明報即時新聞這報導使我對她肅然起敬, 先看報導的講法:

終審法院駁回律政司挑戰英國御狀Tim Owen代表黎智英後,特區政府建議向人大常委會提請釋法。法律界流傳一篇由前律政司長及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撰寫的文章,稱同意終院裁決,力陳應按本地現有法律程序處理海外大律師來港,並反問有指英國律師不懂國安法,「香港大律師又有多少經驗?」她文末亦反問「有人要求釋法。釋哪一條?」本報李先知專欄證實,文章確由梁愛詩撰寫。梁愛詩亦補充,「只就現行國安法條文支持終審法院裁決,沒有反對釋法,也沒有向北京反映任何意見」。
......

梁愛詩雖然不是搞刑事法和訴訟的, 起碼都問得像個法律人: 釋哪一條。That is the crux of the whole issue. 比那幾位只懂講拭目以待的立法會律師議員更勝一籌, 尤其是那位梁法律學者。相形之下, 香港大律師公會昨天所發的聲明, 比起梁愛詩這忠君愛黨的老同志, 顯得拙劣。大律師公會的聲明(我引用中文版):

大律師公會 (公會)就有關海外律師或大律師參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國家安全法》(國安法)案件的聲明

 1. 公會就以下事宜作出回應:(i) 終審法院在 FAMV No. 591 of 2022 一案中頒下的 裁定書 (裁定書);及(ii)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及香港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提請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有關海外律師或大律師參與《國安法》 的案件作出釋法的決定 。 

2. 《國安法》第 65 條明確訂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安法》擁有解釋權。全國 人大常委會可按情況,在適當的時候行使該權力。 

3.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釋法權力時,無可避免地會引起一些對香港法律制度的討論及批評。《國安法》是相對較為新近訂立的法例。公會希望,《國安法》條文之中倘若存有不明確之處,將來會由香港的法院釐清。藉《國安法》第 65 條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有關權力應當審慎地行使。 

4. 裁定書的第 33 段述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根據 《國安法》 第三條的規定, 定當堅決維護國家安全,並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法庭 必定貫徹履行此責任」。公會堅信,香港的法院及法律界將會繼續履行維護國家安全 的責任、維持法治及保持司法獨立。 

主菜在第3段, 多麼委婉謙卑, 一句質疑、捍衛司法公正獨立, 撐終審法院以普通法思維判案的說話都沒有。近年的大律師公會每況愈下, 由黑暴猖獗的時候, 只不冷不熱說幾句譴責的話(這種不冷不熱的態度, 神都要罵你:《啟示錄》)。這聲明內容可謂使大律師公會蒙羞, 像香港酒吧公會多過像法律專業團體。我年少時閱讀南華早報學英文, 看到Hong Kong Bar Association這名字以為是酒吧公會。原來這公會真的是工餘在蘭桂芳劈完一間又一間的劈酒專業人士, 劈完之後的Dutch courage都沒有。

敬詩姐一杯。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揭盅之後的胡謅

終審法院不批出上訴許可是意料中事, 所以不論是中央或香港政府, 一早就部署了後着。終審法院的裁決全部都屬於學術討論, 說甚麼都沒有用, 因為終審其實未必是終審, 終審有時是終寢。李特首立即宣佈提請人大釋法, 這次釋法屬國安法的第一次, 相對於以往基本法的釋法, 這一次最難看, 最沒有基礎和理由。不過, 我不得不承認, 我一直欠缺這方面的思維, 只懂胡謅。既然自命懂得胡謅, 就繼續胡謅下去。

人大常委有權釋法, 但釋法權的界限去到那裏, 是否可以超出基本法和國安法的範圍, 都有很多自圓其說的理據的, 誰可爭辯? 國安法出爐的時候, 我預言涉及國安法的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的時候, 一定不會安排外籍非常任法官參與的, 但我從沒想過連辯護律師也不可以是海外御用大律師的。所謂海外, 其實一直都只是英國, 法例第159章《法律執業者條例》第27條, 也沒有講一定是御用大律師才獲批到港執業, 但一般並非法律翹楚, 根本就過不了關, 香港都有很多律師, 沒有一定江湖地位的海外律師, 根本不用想, 一定不批准申請來港執業的。故此, 申請來的必然是御用大律師, 批准他們來是有助提升香港在普通法地區的地位, 正如邀請普通法國家的法官到終審法院坐陣的道理一樣。

這次港府提出釋法, 只是按指示行動, 正印未出場, 已經有幾個出來跳樑, 製造氣氛。釋法使一些人大快人心, 尤其視黎智英為賣國賊的, 移了民的人也被視為賣國賊, 可能有人會質疑譚某的兒子不單止移民澳洲成為賣國賊, 還開移民僱問公司協助教唆煽惑賣國。那些年, 老頭子這海外關係也會坐連呢。不過, 何必認真, 講明是胡謅, 認真不認真都輸了。

如果釋法會對香港法治造成傷害, 究竟有沒有兩害取其輕的方法?

要摑終審法院一巴掌的方法很多,  但要盡量維持一國兩制, 由香港自行解決海外御用大律師牽涉國安法案件的問題, 入境處只需把Tim Owen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立即撤銷他的簽證, 便解決了這內部事務的問題了。再進一步的做法就是修改法例第159章《法律執業者條例》第27條, 一刀切不准任何律師參與任何案件有可能給人印象會違反國安法立法精神的。相對而言, 入境處對法院大不敬總好過人大常委因釋法被指責。Tim Owen 不會退出本案, 黎智英又不會認罪, 又不會送他北上審訊, 還有更好的辦法解決此事嗎?

第一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中途辭職, 不論是否涉及紅粉佳人或其他原因, 在首宗釋法後他總算忍辱赴重。第二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 在修例延長法官退休年齡至70歲的時候, 他很明智地不享用延長的退休年齡, 在65歲退休。現任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被扇了耳光後又何去何從呢? 裁決不配合人大常委及政府的思維, 應屬失職。在判詞結尾的時候寫的這一段:

33. The courts of the HKSAR are of course fully committed to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to acting effectively to prevent, suppress and impose punishment for any act or activity endangering national security as required by NSL 3.[41] That duty would unfailingly be carried out whenever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are properly raised and duly explored, enabling the courts to undertake a proper adjudication of those issues. Thus, in relation to ad hoc admissions, where national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properly arise, such considerations are plainly of the highest importanc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present case, however, the SJ h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his case only at the stage of seeking leave to appeal to this Court, raising undefined and unsubstantiated issues said to involve national security which were not mentioned or explored in the Courts below. No appropriate basis has been made out for the grant of leave to appeal.

其實终審法院大可寫這判詞寫得峰迴路轉, 乘風破浪, 寫判詞無異於寫文章, 最大分別是引用案例來闡示理據。終審法院引用了Flywin案的原則, 指出上訴不能提出有異於原審的新論據, 除非情況十分特殊。為了捍衛國家安全, 理據還不夠特殊嗎? 駁回律政司司長上訴許可時, 以下這一段精簡地說明了引用Flywin案判司長敗訴的理由:

31. In his skeleton argument,[37] the SJ submits that the Court of Appeal has in substance dealt with the ‘new’ points in its leave judgment[38] so that, he argues, the CFA “does have the benefit of the views of the intermediate appellate court”. With respect, that is untenable and at the hearing, Mr Yuen SC recognised that the points touched on by the Court of Appeal in its leave decision did not reflect a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issues. As indicated in the foregoing paragraphs, the new points generate numerous issues that have not been explored below, whether factually or as a matter of law. The Court of Appeal made it clear that it was dismissing the leave application applying Flywin principles and that the matters raised by the SJ did not justify permission exceptionally to be granted.[39] The Court of Appeal added that it considered two of the new points as advanced in any event not to be reasonably arguable.
 
只要終審法院放大國安法的重要性, 就可以把袁資深大律師的新論據視為exception to the Flywin principles, 繼而批出上訴許可, 繼而在正審時判律政司司長勝訴,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皆大歡喜, 各得其所, 黎智英繼續留在看守所, 反正他都必釘無疑, 還會冤枉他嗎? 他昔日的老同志都大義滅親要指證他, 他還可以狡辯嗎?

可惜終審法院太不懂變通, 搞爛了局, 張舉能應當辭職, 以挽回一點顏面。處理本案的另外兩位英籍法官也應一併辭職, 否則以後怎去處理國安法的上訴? 這陰影揮之不去, 做成後顧之憂, 是會影響判決公正性的。法官擁有外國國籍也可以是另一點人大常委有可能順便釋法處理的課題。

有朋友問我怎會找到時間胡謅, 整夜看世界杯, 早上又打羽毛球。也有朋友說我不務正業, 時間太多, 所以時常胡思亂想。See, there are many facets of a person depending on which angle you want to see him. 跟判詞的觀點一樣, 自圓其說一定可以說到頭頭是道的, 誰有最終話語權, 誰就主宰判案、解釋法律的對錯, 對與錯並非絕對的。

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

未揭盅前的胡謅

不只一個朋友問我, 既然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不懂看以中文立法的國安法, 只能參考英文譯本(是參考版, 不是雙語立法), 黎智英申請聘用他抗辯, 理論上是對控方有利, 為甚麼律政司鍥而不捨地反對? 我相信這是不少人產生疑惑的地方。

海外御用大律師申請到香港執業都是由高等法院首席法官聽審的,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在考慮申請時說, 先決條件是公眾利益, 具體考慮4項原則:

...The overriding consideration is whether it is in the public interest to admit the overseas counsel. The relevant public interest factors which call for fuller examination below are: 

(1) the importance of the legal issues to Hong Kong’s jurisprudence;
(2) the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of the issues;
(3) whether the overseas counsel would add significant dimension to the case;
(4) the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local counsel.
(para 10 HCMP 1402/2022)

提出Owen不識中文的論據, 是針對第3項而言的, 而並非關心黎智英請了一個不利抗辯的律師。而且, 辯方也會爭辯《刑事罪行條例》第9、10條的合憲性。首席法官基於公罪利益批出申請。之後引發的各上訴我就不重複了, 明天終審法院就有判決。

明報今天對本案的報導, 引述人大常委之一的譚耀宗的個人看法:

問到於判辭頒布前公開討論是否在向終院施壓,譚耀宗說只是表達個人看法,因他曾參與國安法立法,明白立法原意;國安法用中文起草,英文僅為參考,由「唔識中文嘅外國人」為涉中國國家安全的案件辯護不合適。至於若律政司敗訴,人大常委會是否一定會釋法,譚稱當人大常委會發現制訂的法律被曲解時,有責任解釋清楚立法原意。

立法原意這家伙是很易任人胡謅的, 看立法原意之前, 起碼有法例條文存在, 才有正解、曲解的出現, 條文都沒有, 即是原意並不規管聘用海外律師這些事情, 可能是疏忽了或根本沒想過這一點, 那麼就不能講釋法, 而是要增訂或修訂法例, 不能憑空講原意, 否則你肚裏的蟲也不知你的原意是甚麼。又或者把人大常委訂立國安法的立法過程中討論過的的文字紀錄拿出來印證一下, 而不是隨意、創意地講。

「唔識中文嘅外國人」, 在香港資深大律師名冊中, 起碼有30幾個,  也不准他們接辦國安法案件嗎? 這種想法也可能與《基本法》不一致, 國安法也開宗明義講:

第一條 為堅定不移並全面準確貫徹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國家安全,......

選擇律師理應是港人的權利, 如果律師是外部勢力, 國安公處還會手軟嗎? 已很少律師肯接辦黎智英案, 又多了3個污點證人指證他, 又有3個指定法官把關, 不怕不受控的陪審員搞局, 黎智英還有運行嗎? 如果黎智英可以脫罪, 香港就可打敗法國、阿根庭、比利時和巴西, 捧走世界杯了。終審法院明日揭盅, 律政司申請必敗, 律政司勝出的賠率是1賠145。 怎樣計算出來的? 只是胡謅, 香港足球隊2022 FIFA的排位145。 

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

又釋法?

熱烘烘談釋法, 釋甚麼法? 就是講黎智英申請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對勾結外國勢力案的抗辯。明報今天的新聞有這報導:

【明報專訊】律政司罕有上訴至終審法院,反對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終院今日開庭審理上訴許可聆訊前夕,多名資深建制人士質疑,不應由外籍律師代表國安法被告,更稱人大常委會有權釋法。律政司今再由前律政司長袁國強代表出庭,對於倘敗訴會否尋求人大釋法,律政司回覆查詢時說,因司法程序正進行,不作評論。
(國安案英籍大狀有先例 梁美芬:解釋不清或釋法)

《國安法》第六十五條賦予人大常委對此法的解釋權:

第六十五條 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如果人大常委真的要就黎智英案申請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抗辯而釋法, 究竟要釋那一條? 國安法提及辯護律師的只有第63條, 但只涉及保密的:

......
擔任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 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配合辦案的有關機構、組織和個人應當對案件有關情況予以 保密。 

申請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來港執業, 不論控、辯那一方, 依賴的是香港法律第159章《法律執業者條例》第27條, 這是純香港本地法律, 人大常委怎去解釋這法例? 人大常委可以解釋涉及香港的法律只有《基本法》和《國安法》, 除此之外, 並沒有其他涉純本地法律的解釋權。明報同一則新聞, 顯示梁教授認為可能釋法: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梁美芬昨日在立法會向傳媒表示,不評論個別案件,但外籍律師維護的主權及安全屬另一國家,尤其所在國家可能涉案,很大可能有利益衝突,反問在此情况下,「到底向邊一度(國家)忠誠呢?」她說,若解釋及執行上不清晰,不排除人大有可能釋法,並不點名指黎智英案複雜,根據國安法,有可能由中央駐港國安公署行使管轄權。

不知梁教授教授心中有沒有認定了怎樣解釋國安法和那一條法例, 忠誠與否跟辯護律師扯不上關係, 至於她講有可能由中央駐港國安公署行使管轄權, 這也無需要釋法, 真的這樣做只不過是送黎智英返內地審, 人大常委更加不用釋法。

我寫這一篇的時候, 終審法院還在開庭聽審此案, 若結果出人意表批出上訴許可, 控方還有機會勝訴, 相反而言, 就有機會看下怎樣釋法了。

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搏到盡

明報今天的報導:

【明報專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港區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高院早前批准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黎智英抗辯。律政司反對申請,惟先後在高院及上訴庭敗訴後,昨日直接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許可。

根據司法機構網頁,聆訊將於本周五(25日)上午10時於終院開庭處理,並由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常任法官李義及霍兆剛主審。

根據過往做法,律政司向終院上訴委員會申請許可,一旦獲批,本案將由終院作出「終極裁決」。
.....

不意外, 律政司搏到盡事必有因, 就是怕老外肆無忌憚, 不受約束, 胡言亂語, 破壞國家形像。況且由御用大律師代表黎智英抗辯勾結外國勢力罪, 本身已展示了勾結外國法律勢力的意識型態。我這樣講並無誇大, 從代表律政司向上訴庭申請向終審法院上訴許可的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資深大律師的陳詞推論出來的。袁資深大律師說:

(2) Second, the admission of overseas counsel in cases involving national security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overall objective and design of the NSL. NSL was enacted as a result of a need to address, inter alia, interference in the HKSAR’s affairs by foreign or external forces, and that admitting overseas counsel on an ad hoc basis in cases involving national security would generally tend to defeat that aim in that, among others, there is no meaningful or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overseas counsel’s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s under NSL 63 over State secrets and other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which he or she comes to know in the practice of law.
(判詞4(1)(2)段)

所以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有損國家利益, 有違訂立國安法的精神。我預測結果: 終審法院不批出上訴許可。終審法院不是要與國家對着幹, 只是要維護國家堅決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 所以要維持普通法在香港繼續得以蓬勃發展, 借英國御用大律師的介入來宣示一國兩制精神。律政司沒其他辦法嗎? 有一個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 就是按國安法第56條, 把黎智英交內地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有關法院行使審判權。御用大律師不能在內地執業, 也沒有發言權(right of audience), 這問題就解決了。另一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對黎智英曉以大義, 叫他炒御用大律師魷魚, 這問題就不用纏擾下去。又或者用黑心想法: 黎智英突然一命嗚乎, 蒙主寵召, 就不用審了。

反對辯方申請聘用御用大律師的上訴是民事上訴, 雖然黎智英面對刑事審訊, 是否批准御用大狀代表的程序卻屬民事性質, 申請上訴許可與刑事案上訴的程序有所不同, 上訴庭可批出上訴許可, 上訴庭不批律政司可再向終審法院申請, 如果終審法院上訴委員會本星期五不批出上訴許可, 本案就是終審, 再無上訴可能, 若批出許可, 就要擇日正審, 詳細聽理據, 但黎智英案12月1日要開審了, 他已被覊留一大段時間, 怎可能因這上訴再押後。

刑事上訴的程序又不一樣。刑事上訴至終審法院, 只可基於:

(a) 上訴法庭或原訟法庭證明有關案件的決定涉及具有重大而廣泛重要性的法律論點。如上述法庭拒絕予以證明,則終審法院可給予證明,並給予上訴許可;或

(b) 事情顯示曾有實質及嚴重的不公平情況。這問題得由終審法院單獨決定。

以蔡玉玲查冊案為例, 蔡玉玲案是刑事案, 她以該案「涉及具有重大而廣泛重要性的法律論點」的理由上訴, 所以先要向原訟庭申請法律議題的證明, 才可以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許可, 若原訟庭不批出證明, 她才可以向終審法院申請證明和上訴許可。如果她上訴理由包括上列的(a) 和(b), 就只需向原訟庭就(a)申請證明, (b)項原訟庭無權處理的, 須由終審法院處理。

看完澳洲羽毛球公開賽, 世界杯又開鑼, 比賽時間不利南夷, 大多在澳洲時間深夜或清早, 昨晚看完阿根庭, 今早又看澳洲輸波, 日間又要看判詞、閱報, 眼睛可謂搏到盡。早幾天看了紐約時報特約分析員一篇評論特朗普5案在身的各種可能的結果, 雖然只有18頁紙, 卻不斷重覆, 又長又臭。有時選擇錯了, 枉費了眼神。

律政司在反對黎智英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的3次聆訊, 共動用了4位資深大律師, 搏到盡也輸到盡。幸好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星期五終審法院來個了斷, 就不用再纏擾下去, 可專心看足球了。

2022年11月21日星期一

拉雜的討論

這一篇是為了上一篇一則留言而寫的, 但這不是回應該留言, 而是繼續討論法律。先讓我交待一下。在上一篇我說過在終審法院判詞提過控方擬爭論另一點, 「終審法院表明Campbell-Moffat批准永久終止聆訊是錯誤的, 所以不處理控方在這方面的論據, 故此控方的論據是甚麼我們也無從稽考, 我只能猜測」, 但讀者(我相信是律政司刑事檢控科中人)留言叫我看終審法院網頁, 裏面上載了控辯雙方的書面陳詞。我一向習慣看司法機構主頁上載的判詞, 而忽略了終審法院的網頁, 經該讀者指導下, 看了控方在本案的陳詞。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的陳詞說就算Campbell-Moffat的voire dire(案中案)不批准whatsapp呈堂, 也不等如被告不獲公平審訊,  劉專員分析了不同情況下, whatsapp的內容也可以在辯方案情中引進, 譬如被告作供說出安排運行李的來龍去脈, 自然就會重提whatsapp展示的內容, 這一點我毫不置疑, 具實戰經驗的人不假思索都應知道的。但劉專員書面陳詞講到一些情況, 我有不同看法。就是這幾段:

48.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for the Respondent to assert that the relevant messages might have been sent or received on the Phone without going into the witness box himself. For example:

(1) he may cross-examine Officer Chan to elicit evidence from the officer that the relevant messages had been sent and received as the record shows;

(2) he may call his own expert(s) to comment on whether the relevant messages might have been sent and received on the Phone; or

(3) where the Prosecution does not dispute the WhatsApp data retrieved from the Phone, he may invite the Prosecution to consider agreeing with the Defence, by way of section 65C of the CPO, that the relevant messages had been sent or received as the record shows.

這幾段講被告不作供的情況下也可以在辯方案情引進whatsapp內容的證據, 當然可以, 但沒有用, 因為被告要講的是他不知道運送的是毒品,   單靠whatsapp內容也不足以反證, 被告不上證人台講自己的想法(state of mind and knowledge)是不夠的, 若果是足夠, 控方當初也不會肯同意在被告手機內找到的whatsapp對話呈堂。我只是不同意這部份的陳詞, 其他方面以前討論過的, 不再贅。

被告不作供是很難令人相信他不知悉毒品的存在的, 當然被告作供也不等如陪審團會相信他的講法。世上真的有那麼多drug mule unknowingly smuggles drugs? 另一叫法是blind mule, 揾鬼信喇。

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

拉雜談

終審法院批出許可(leave to appeal), 准許蔡玉玲上訴, 未見判詞, 所以不知理據, 只能說有點意外, 批出上訴許可並不等同將會勝訴, 不少案件批出上訴許可最後駁回上訴的。另一宗上訴是律政司向終審法院上訴, 想推翻上訴庭批准黎智英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一事, 還未看到任何有關本案進展的報導, 所以不知終審法院會不會批出許可。但昨天閱讀明報, 看到這則新聞:

【明報專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昨日出席第十八屆亞太區首席法官會議說,在《基本法》訂明的「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的普通法在奉行大陸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繼續蓬勃發展,並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肯定了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

想普通法在香港繼續蓬勃發展, 是否意味着容許傳統普通法國家的法律翹楚登場是其中一種方法, 就要拭目以待了。律政司的上訴使我訝異, 史無前例, 政治味濃。

上一篇討論Campbell-Moffat判錯案, 有些留言似乎說得太武斷。我已奉行任何留言也不回應的政策, 以免纏擾, 禮數不周之處, 在此致歉。Thomas應是故人, 原本在香港執業的大律師, 移居紐約執業。任何不對題的留言, 我基本上就不會看。

我說錯了所涉毒品是冰毒, 其實是可卡因。留言中說「警方」處理本案, 事實並非如此, 本案一直由查獲毒品至檢視手機內容, 都由海關一手包辦的。從判詞看, 也看不到海關在處理上的任何失誤, 除了Campbell-Moffat無中生有的看法。至於裁定whatsapp不准呈堂後, 永久終止聆訊是必然結果的講法, 我看未必。就算voire dire剔除了whatsapp呈堂, 被告還可作供revisit the same issue, 他一樣可以講whatsapp的內容。He can say whatever he likes to say. 跟一般被告上證人台作供無異, 控方也無可能反對他講whatsapp的內容, 控方自始至終都會指the content of the whatsapp is just a premeditated sham, 所以Campbell-Moffat錯得厲害。

判詞有這一段:

62. A permanent stay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is a highly exceptional course since it is only in very unusual circumstances that a court will conclude that a fair trial is impossible and thus, as a last resort, abort the trial.[50] The prosecution has contended, on this appeal, that in any event, even if the voire dire ruling were correct, a fair trial would still have been possible.[51] However, since the prosecution’s appeal against the stay decision is based on the substantial and grave injustice ground and succeeds on the straightforward basis that the judge took an irrelevant consideration into account, it is unnecessary to burden this judgment by a discussion, on a hypothetical basis, of whether, even if the judge’s voire dire ruling were correct, she should not have granted a permanent stay of proceedings. It is sufficient to record that the arguments advanced by the prosecution as to the practical measures by which any perceived unfairness to the respondent might have been avoided or alternatively adequately mitigated were reasonably arguable.

其中一句顯示了控方擬爭論的另一點:

The prosecution has contended, on this appeal, that in any event, even if the voire dire ruling were correct, a fair trial would still have been possible.

而終審法院認為是reasonably arguable

終審法院表明Campbell-Moffat批准永久終止聆訊是錯誤的, 所以不處理控方在這方面的論據, 故此控方的論據是甚麼我們也無從稽考,   我只能猜測。很多行李藏毒案被告都說不知毒品的存在或沒有懷疑過自己携帶的是毒品, 也未必有whatsapp, email or document來支持自己的講法,  有也屬self-serving, 最終都是由陪審團判斷信不信被告不知情的講法, 所以whatsapp被判不准呈堂, 被告一樣可以重提。Without it shouldn't be fatal。相反而言, 控方想呈遞對被告不利的口供被法庭裁定不准呈堂後, 控方就不能提及內容。

法官犯錯也非fatal, Campbell-Moffat多宗案錯得離譜才因顏面無存而提早退休。她入職的時候, 退休年齡是65歲, 一般可以屆退休年齡再3+3延任6年, 她的情況是不會獲延任的, 但約3年前把退休年齡改為70, 所以她可以做到70, 她獲准提早退休就享有退休金了。


PS (19/11/2022)
我昨晚看即時新聞搞錯了,  蔡玉玲案只是在高院批出證明書, 終院未批上訴許可,  不批的機會大。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

一錯再錯

上一篇講Campbell-Moffat犯錯源於她誤解了「傳聞證供」(hearsay)的法律, 傳聞證供的概念是比較複雜的, 複雜之處不在基本概念, 而在於應用方面。如果張三說, 李四告訴他目擊標少殺人, 張三不能在庭上講標少真的殺了人, 因為張三並非親眼看到, 他只在複述別人告訴他的一番話, 目擊者沒有作供, 沒有在庭上被盤問, 無從衡量目擊者的可信及可靠性, 這簡單的例子, 用來說明為甚麼在普通法中要訂下傳聞證供在證據上的規限。

Campbell-Moffat審這一宗案, 控告Milne John販運毒品, 控辯雙方對案情事實沒有爭議, 即是不爭議從被告行李中搜出4公斤冰毒, 被告否認自己運毒, 他以為替人運送的只是遺產的機密文件, 而不知道毒品的存在。整件案的爭議點是被告是否知情, 抑或懷疑自己所運送的是毒品, 一個應該由陪審團商議決定的問題。被告在被捕後錄影的會面紀錄解釋他怎替人運送文件及當中的安排, 控辯雙方同意把檢取被告手機中的Whatsapp對話截圖呈堂。控辯雙方把這些Whatsapp呈堂, 目的是指被告說他跟委托人曾經有這些對話, 這是控辯雙方呈堂的基楚, 並非說這些對話內容真確無訛, 純粹說手機裏找到這些對話。可是, Campbell-Moffat自作聰明, 控辯雙方不單止不爭議, 尤其辯方, 要求呈堂作為抗辯基礎的Whatsapp, Campbell-Moffat自行爭議合法性, 進行「案中案」(voire dire)來審視。何謂案中案? 被告面對販運毒品案, 在審訊過程中再要審議某的證據能否呈堂, 這叫案中案, 最常見的是審判被告人的會面紀錄的自願性, 在陪審團退席的情況下進行的。Campbell-Moffat混淆了呈堂的Whatsapp屬傳聞證供, 所以引用《證據條例》來衡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她裁定不符合要求, 不准呈堂。辯方認為Whatsapp不准呈堂, 裭奪了被告獲得公平審訊的機會, 故此申請永久終止聆訊, Campbell-Moffat同意Whatsapp不能呈堂對被告不公平, 所以批准永久終止聆訊, 擱置審訊。不懂法律的都看儍了眼, 她自己做了個餅出來, 然後說不要吃餅, 因為有損健康。任何人看這判詞, 都看出眼火來。我怎能學佛呢, 佛緣我沒有, 看到佛都有火是我和佛唯一可扯上關係的。

控方對這裁決立即上訴, Campbell-Moffat除了批准被告擔保外, 還准他離開香港, 即是被告無需棄保潛逃, 而是按保潛逃, 他離開了, 怎拘捕他歸案? 要求英國警方協助找他出來, 然後申請引渡嗎? 誰替你引渡? Campbell-Moffat在本案犯錯多不勝數, 有些錯連普通人都不會犯的。

被委為高院法官, 經歷一定嚴格程序的, 一般人不易蒙混過關, 我看Campbell-Moffat是熱心搞advocacy training的人, 人脈廣博, 但advocacy的焦點是訟辯技巧及在庭上的禮儀和說話大方得體, 並非堅實的功夫。可能她想搏表現和上位, 弄巧反拙, 接二連三犯錯露出底牌。我看她聽裁判法院的上訴, 判詞說得頭頭是道, very meticulous, 至於內涵就不太impressive, form多過substance。最近這幾宗主審的高院案件, 犯太多低級錯誤, 往後五、七年, 她都抬不起頭翻不了身。    
  

2022年11月14日星期一

笑談雜飲

老伴認真學佛, 性格也豁達了, 也鼓勵我學佛, 但我有自知之明, 清楚自己不是信教的料子, 所以就敷衍過去。老伴認真做早課晚課, 由當初只在初一十五吃素, 循序漸進, 由每週一天, 至每週三天吃素, 繼而只有週末兩餐吃葷, 現在已吃全素一段時間了。這樣, 連一向下廚的我也感到炊人才盡。吃來吃去就只有青菜、豆腐和雞蛋, 時常絞盡腦汁也變不出新花款來, 調味也是一大考驗。

上面這個是蘿蔔絲羮, 材料包括蘿蔔、竹筍、木耳、海帶、冬菰、雞腿菰及杞子, 用日本面鼓醬調味。下面的是三角豆腐開邊, air fried後鋪上中華沙律及泡菜。


我大部份時間也一起吃素, 有時會自己煮魚、蝦和肉來吃。有個老友是釣魚高手, 見我面有菜色, 時常把漁獲送來接濟我。昨天送了條Luderick(黑毛)來。

朋友說這魚有點泥味, 他打算水煮, 我嫌水煮魚片太辣會使腸胃難受, 所以我用沙薑粉胡椒粉和鹽來醃, 然後air fry。


半年前當工黨在聯邦大選勝出, 我曾經預言中澳關係將會改善, 龍蝦快要漲價了。明天兩國領導將會趁G20峰會私下會面, 這是自2016後兩國領導第一次會面商討關係。貿易破冰, 龍蝦價當然看漲, 不單止本地, 香港的龍蝦價也會上漲, 所以要吃趁早。

上一篇有網友留言相告, 非法過馬路案竟然向上訴庭申請許可要向終審法院上訴, 侯律師委托梁大狀提出申請, 結果當然是被駁回:


在上訴庭申請失敗, 這兩位會面對紀律聆訊的律師, 會不會盡地一鋪搏到盡上終院申請呢? 我看不通, 但無論如何, 紀律聆訊是逃不掉的。這「奇」 案的發展, 使人拍案驚奇, 對司法機構是奇恥大辱, 因為被個九品芝蔴弄到威嚴盡喪, 奈她何! 

接二連三, 今天終院頒了另一判詞, 我前兩篇批評的Campbell-Moffat, 一再犯錯:

HKSAR and MILNE JOHN(這判詞有中文新聞摘要的)

犯錯涉及多方面, 源於對「傳聞證供」(hearsay)的基本法律概念錯誤, 我只能又慨嘆, 奈她何! 控方上訴得直, 被告一早逃之夭夭, 判決變成academic exercise。所以, 口若懸河, 如簧之舌的Youtuber, 到了硬橋硬馬顯真章的時侯, 立即露餡了。

2022年11月12日星期六

黎智英申請KC代表

先談兩句美國的中期選舉, 結果本身不是我關注的, 我談的是Donald Trump有趣的語言。Don DeSantis在2018年由Donald Trump大力推薦下當上Florida州長, 這次中期選舉也輕鬆勝出, 在共和黨裏的受擁護程度, 往往排在Donald Trump後面, 這次獲得勝利連任, 使Donald Trump很不自在, 這個Don是共和黨內最具實力挑戰Donald Trump出選下界總統的人物, 以欺凌出名的Donald Trump急不及待先揮幾拳:

“We’re winning big, big, big in the Republican Party for the nomination, like nobody’s ever seen!” Trump declared, dressed in his trademark red tie and matching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cap.

“There it is: Trump at 71 [per cent]. Ron DeSanctimonious at 10 per cent.”

(Sydney Morning Herald)

我要講的是sanctimonious這個字, Trump的小學雞本色, 把DeSantis嘲弄為DeSanctimonious, sanctimonious即是道貌岸然的意思, 都不知Trump是否也有自嘲的成份。DeSantis一向都乘搭Trump的順風車, 黨同伐異, 自不待言。這次羽翼已成, 當然不搭順風車要自駕遊了, 要出trump card來out-trump Trump了, 老人政治, 單看嘴臉, 不期然想為甚麼老是你! 到了一把年紀, 還戀棧權位, rest in peace的時日之前, 趁未失勢失禁失憶之前, 享受一下人生吧, gerontocracy十分討厭。

黎智英面對國安法的控罪, 12月1日就開審, 他要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othy Wynn Owen KC(King's Counsel)出戰, 遭香港大律師公會反對是很正常的事, 因為要保障業界權益, 阻止外援爭飯碗, 所以不論是香港政府或被告一方申請外援, 大律師公會都會反對的。一般而言, 當被告一方申請時, 律政司基本上不會反對, 立場是中立的, 反對會予人欺壓被告的感覺。這種申請由高等法院首席法官聽審, 我不太留意這類聆訊, 印象中沒有人會對首席法官的決定提出上訴的, 畢竟只是申請聘用御用大律師, 又不是定罪或脫罪的上訴。這次律政司不單只是反對, 失敗後更提出上訴, 可能我孤陋, 前所未聞。這種上訴有趣之處是由上訴庭的法官判決上訴庭長是否犯錯。

律政司態度強硬, 為何如此緊張呢? 先從上訴理據找端倪。長話短說, 判詞其中一段概括了律政司上訴的重點:

29. It seems to us the real complaint of Mr Yu is that the unique context of the NSL, which would requir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social, political and constitutional context of the PRC and the HKSAR, should take precedence”[22], and that “new aspects of public interest may emerge or one aspect may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23]. Mr Pang describes it as deploying “national security” as a “trump card” which “uniquely tilts the balance of the public interest” against the admission of overseas counsel. We think this essentially goes to the weighing exercise of the judge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public interest engaged in striking a proper balance in the exercise of his discretion. We do not regard this as a challenge of the exercise of discretion on the ‘Wednesbury’ grounds invoked by Mr Yu.
(Mr Yu是代表律政司的余若海資深大律師, NSL即National Security Law, Mr Pang是帶領本地律師團代表黎智英的彭耀鴻資深大律師)
CACV 425/2022 (判詞連結)

律政司不爭議黎智英案所涉的艱澀法律及憲法爭議, 也不爭論Tim Owen的刑事法專長, 只認為Owen不了解訂立國安法的社會、政治及人大立法的背景, 所以對本案審訊沒有幫助, Owen本人的專長及見解不能掌握及開拓本案法律上的視野, 而且國安法並非雙語立法, 英文版只屬參考之用。故此, 律政司認為引進英國法律界的翹楚沒有幫助。既然如此, 就應聘用本地資深大律師, 他們比老外更熟悉情況。  

我的個人見解是, 律政司認為國安法是不能由老外外援沾手的, 這類案件最後上訴至終審法院, 也不會讓老外的非常任法官聽審的, 否則貽笑大方, 國家安全是一國之事, 豈容老外指指點點, 若給他們胡言亂語的機會, 萬一口沒遮欄, 就不止會造成尷尬的場面, 也有辱國體了。在法律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是否容許英國御用大律師來港執業, 屬不受約束的酌情決定(unfettered discretion), 連酌情決定也上訴, 可見律政司的緊張程度, 可以做的都做了, 已不能再上訴, 要罵就罵法官判錯, 律政司無懈可擊。所以, 坊間都在罵法官, 他們為律政司擋箭, 律政司這一招叫以進為退。律政司一直都有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作外聘主控的, 有沒有被人罵呢?  可見這並非眷戀殖民地或被並非法佔領時代的問題, 而是香港享有施行普通法制度的權利。 

2022年11月1日星期二

Double Whammy雙重打擊

高院兩官審毒案 上訴庭裁司法不公 4人表證不成立獲釋離港 判辭指主審僭越陪審團功能, 這是上週六明報一則法庭新聞的連結, 我都沒時間仔細看判詞, 因為上週羽毛球國際賽事多, 半夜三更直播的, 所以我沒有抽時間閱讀: SECRETARY FOR JUSTICE’S REFERENCE NO 1, 2, 3 OF 2021。 這兩個官, 一個是Ian McWalters, 另一個是Campbell-Moffat。

McWalters(是悉尼人)犯錯就有點奇怪, 他曾經是香港的刑事檢控專員, 按傳統被委為高等法院法官, 繼而升遷上訴庭, 屆65歲退体年齡再獲續任3年, 共做了7年上訴庭法官, 正式退休後獲委為高院暫委法官, 涉及報導的案件是暫委期間主審的, 現在是《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主席。他刑事法經驗豐富, 按道理不應犯此等錯誤的。

至於Campbell-Moffat, 坦白講unimpressed, 我印象最深的是幾年前她聽審的一宗上訴: HKSAR and CHEUNG WEN PO PHILIP (張文波) HCMA 58/2016HCMA 58/2016, 她批准上訴判被告無罪基於庭上認人的證據, 她的判決不合邏輯, 混淆了法律概念, 犯了低級錯誤。聽聞她搞很多訟辯技巧講座的, 所以我在Youtube找了一輯來看, 適合法律學生及新手學習的, 當然也適合非法過馬路案中的梁大狀及侯律師作再教育用。Campbell-Moffat屬rhetorical型, 說得動聽, 不知她實戰能力怎樣, 上面連結報導的3宗運毒案所犯的錯誤及張文波案的錯誤, 我對她的能力置疑。我也看過有篇老外Blogger對她推崇備致的文章, 這些東西都不能盡信。這又勾起我的回憶, 我多年前在本blog寫過前主任裁判官崔志英, 很不客批評她弄權, 有人看了她塗脂抹粉的書《剛正不阿》, 便寫文章反駁我。我看了只好一笑置之。我在她席前工作過, 也看過她的《剛正不阿》, 大概知道的事實比self serving的書要多一點吧? 正如McWalters接納運毒被告在案中提供事前一連串的電郵, 以顯示他不知道行李中藏毒, 營謀這種self serving情節何難之有? 法官錯判毫無疑問對司法具一定打擊, 若講處分當然沒有, 區院以上屬終身職, 是制度上的保障, 使他們作裁決時沒有顧忌, 判政府敗訴也不怕炒魷魚。另一方面, 他們一入官門, 以後都不能再私人執業了。司法犯錯不應人頭落地的, 除非涉及不當行為, 間接影響就是無得升囉。司法任命需要很仔細審查要求嚴格的, 但有時有的任命也不明所以, 以判郭大俠免針紙司法覆核勝訴的Coleman為例, 嚴格講他的品格審查應該不能過關, 他在90年代曾協助菲傭非法留港而被檢控, 並被大律師公會紀律懲處。英國有例子申請做官因為交通違例紀錄也被拒的, 香港反而寬鬆。

最近談過的Brittany Higgins強姦案原本預計會hung jury的, 殊不知在陪審團商議了5天也未能達成一致裁決的時候, 卻因為有陪審員被揭發私下搜集資料導致解散陪審團(10月27日), trial de novo, 明年重審。主審法官在判詞講揭發此事的經過:

4․ I have heard evidence this morning that, during routine tidying of the jury room by three Sheriff’s officers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proceedings yesterday, one of the officers accidentally bumped one juror’s document folder onto the floor. The jurors’ document folders are plastic boxes with a clear front. When the officer picked up the box to replace it on the chair from which it fell, he noticed part of the title page of an academic research paper, the source of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topic of the paper might be sexual assault.

我對Sheriff偶然碰跌陪審員文件匣而揭發此事的說法半信半疑, 是否收到風聲而刻意檢查陪審員的文件匣也未可料, 無論如何該陪審員在法官詢問下承認了。這種juror misconduct在其他省會犯法, 在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ACT)卻沒有法例規管的。 

Higgins因此在庭外向傳媒大吐苦水, 說了一些不太宜講的話, 始終本案還未審結, 作為證人根本就不應向傳媒講話, 講的話除了可構成蔑視法庭外, 也可留下被盤問的尾巴。辯方資深大狀因此向主審法官及警方投訴。Higgins可能覺得反正定罪渺茫, 所以就豁出去。主審本案的ACT首席法官Chief Justice Lucy McCallum上週三解散陪審團後立即定出明年2月20日重審, 但ACT的DPP昨天才決定去馬。另一方面, 本案在今年4月辯方在正審前曾經向CJ申請永久終止聆訊, 理由是本案在傳媒大肆報導下被告不會獲得公平審訊(pre-trial publicity), CJ駁回申請, 但一直都不頒佈書面判詞, 以免影響陪審團的判決, 可是在陪審團商議期間卻突然在上週三(10月26日)上載了判詞, 這些做法把我弄得很糊塗。4月的裁決, 一直不頒佈判詞, 為何會在本案未審結的時候頒佈?

到明年重審, 相信結果會是懸峙陪審團(hung jury), 主要原因是unanimous verdict不易達致。若結果真的這樣, 到時會再解散陪審團, 但再重審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畢竟本案的證據主要來自Higgins, 欠缺獨立醫學證據, 並非一宗鐵証如山的案件。再次作供被嚴厲盤問, 對Higgins也不公平。所以, 本案重審一次,  不論結果, 就應該完結。被強姦者在證人台上被盤問到像犯人一樣, 最終被告脫罪, 可謂double whammy, 普通法的寧縱無枉精神就可能有這樣的結果, 但起碼都不用啞忍。

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

反修例覆核

郭大俠不滿政府修例, 賦權醫務衛生局長宣佈免針紙失效的權力, 又想申請司法覆核了。食髓知味, 廣東話所謂食過返尋味, 郭大俠又想再吃一次, 行嗎? 立法產生lacuna, 而致疏漏, 繼而修改, 是十分正常的事。以免針紙覆核為例, 醫務衛生局長原本行使法例沒有賦予的權力以致敗訴, 因此修改法例, 有甚麼問題? 言則應該敗訴後就置若罔聞嗎? 政府不能上訴, 因為當初明顯越權, 上訴都沒有勝訴的機會, 現在叫知錯能改, 不能稱為輸打贏要。面對濫發免針紙的問題不去解決, 屬於不作為, 有損公眾利益。若果郭卓堅再提覆核, 已沒有ultra vires的因素, 修改法例後, 醫務衛生局長具宣佈免針紙失效的權力, 屬intra vires, 郭卓堅還有甚麼覆核理據? 搬《基本法》、《人權法》出來也沒有實質理據。況且這一回locus standi跟上一宗不同, 上一宗因為政府明顯越權, 所以法庭不拘泥於standing的問題, 修例之後, 紕漏修補了, 怎樣開明和採取holistic approach, 方向已不相同, 就會聚焦於他是否有足夠利益或利益受損而提出司法覆核, 他這次就會被判欠缺standing連第一關都過不到而敗訴。

前些時有留言提出原審忽略了考慮Wednesbury reasonableness/unreasonableness, 我並不同意的, 因為前設條件是有權力, 有權之後, 爭論行使得是否合理才會搬Wednesbury案出來考慮。當初醫務衛生局長越權, Wednesbury is irrelevant。修例後一刀切宣佈7位醫生所發出所有免針紙失效, Wednesbury unreasonableness就可以應用了, 找個獲得免針紙的人, 經過臨床診斷, 有驗血報告顯示immuno compromised or low platelet counts, 或其他病歷的人來申請司法覆核, 到時就可以因Wednesbury unreasonableness勝訴。Wednesbury是英國1948年的上訴案, Lord Green訂立兩項考慮政府措施是否合理的原則:
  1. a decision that took into account irrelevant considerations or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relevant considerations; and
  2. where a discretionary decision was "so unreasonable that no reasonable authority could ever have come to it" – and that required "something overwhelming".
個別人士有沒有足夠理據申請覆核不能一概而論, 修例賦權醫務衛生局長所作的是discretionary decision, 當初注射AstraZeneca曾經引起血栓塞罕有副作用的恐荒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Pfizer and Moderna又有myocarditis及pericarditis的副作用, 所以發出免針紙是有一定合理理據的, 但郭大俠覆核上腦卻非合理理據, 既無standing, 也無reasonably arguable ground。相對有關修例有身份提出司法覆核的人只有這7醫發出免針紙而有足夠身體受針風險的病人, 關郭大俠屁事。


2022年10月25日星期二

修例

明報即時新聞報導了政府會以修例應對免針紙司法覆核案的敗訴, 行將刊憲賦權「醫衛局長在有合理理由懷疑某註冊醫生發出豁免證明書前未有臨床評估,或基於公眾利益,而宣告個別註冊醫生發出的指明豁免證明書失效 」。修例而不作上訴, 原因是「參考法律意見後,考慮防疫工作的急切性,加上上訴所涉的訴訟時間和有關豁免證明書的有效期限,認為最合適的做法是修例而不上訴,認為符合香港最佳利益。」

(政府修例容許醫衛局長可按公眾利益或合理懷疑 宣告免針紙無效 (17:30))

上訴! 開玩笑, 有甚麼理據可以上訴? 可以針對ultra vires抑或standing來上訴? 當初訂立有關條例, 沒想過有些醫生如此斗膽, 唯利是圖, 其中一個一天內發出近400張免針紙, 不講刑事罪行, 已prima facie guilty of professional misconduct, 假設該醫生開工12小時, 即是每個病人兩分鐘都不夠, 怎可能有臨床斷症, 記錄發出免針的原因。 

暫時看不到修例的條文,  「合理懷疑」、「公眾利益」等字眼都具爭論性的, 宣佈針紙失效, 理論上都要每宗審核的, 宣佈針紙失效的過程中, 也應設立上訴機制。譬如某醫生共發出2000張免針紙, 其中兩三張有經臨床診斷的, 就不應一刀切全部失效, 這樣做構成不合理的決定, 應該予免針紙持有人申訴的機會。我覺得修例也應加入登記針紙一項, 即醫生發出免針紙後要通知醫衛局長, 否則違法, 這樣做對濫發可以帶來一定阻嚇作用。

前兩篇提及Brittany Higgins的強姦案, 陪審團上週三下午退庭商議至今, 都未能達成一致裁決, 澳洲首都(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的法例, 對強姦案要求12個陪審員需要達成一致裁決方為有效。看來過兩天就會hung jury解散陪審團, 擇日重審了。這裏的陪審團跟香港不同, 退庭商議期間可以每天歸家吃飯放狗的, 星期六、日不用開工, 不像香港, 要入住法院提供處所, 在商議有結果前幾乎與外隔絕的。 

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

Virus 與 vires

Virus這個字在過去兩三年出現率高到連英語水平不高的人都不會陌生, 拜coronavirus所賜, 連繫的詞語就有viral infection, antiviral drugs等。另一個讀音和串法都相似的字是vires, 是拉丁文, 常見諸法律討論, 意思是權力, 連繫的詞語就有intra vires(權力範圍內), ultra vires (越權)。郭卓堅的司法覆核申請, 就是針對政府宣佈針紙(medical exemption certificate)無效的vires, 法律條文沒有訂出這種權力, 政府就經不起被指越權的挑戰。考慮的時候就不必考慮新冠病毒有多猖獗, 有多少人染疫, 疫情有多嚴重, 政府可以對不肯接種疫苗的人設限, 權力都有訂立了的條文作依據, 立法遺漏、疏忽或考慮不周, 就不能越權硬來。表面看20,000針紙大部份都是未經斷症而「賣」出去的, 警察一時三刻都沒有這種人力和資源去徹查, 就算立即修例賦予政府權力取消豁免打針的醫生信, 也需要甄別真偽而不能一刀切, 要甄別就涉及調查分析, 又要花上極多人力, 否則20, 000個案中因身體狀況真實不能接種疫苗的人申請司法覆核, 就可以挑戰政府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合理。在郭卓堅案就無需考慮政府的做法是否合理, 因為政府越權已不合法, 這一關都過不到就不用考慮是否合理了。   

Coleman J在判詞中提到郭卓堅是否有standing, 他考慮以下元素: 

149. Mr Chan submits that Applicant thus lacks standing. Mr Pun submits that the Applicant does have standing under the now holistic approach towards standing. I agree with Mr Pun.

150. The applicable principles have been helpfully summarized by Chow J (as he then was) in Kwok Cheuk Kin v Commissioner of Police & Anor [2017] 6 HKC 93 at §34. In short, whilst having a personal right or interest over and above that of the general public would normally be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standing, the absence of such a personal right or interest is not fatal. In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Court adopts a holistic (or more liberal) approach by taking into account a host of relevant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the merits of the appl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vindicating the rule of law, the importance of the issue raised, the existence and absence of any other challengers who have a greater interest in the matter, and the nature of the breach of duty against which relief is sought.

151. Relevant to the nature of the breach is that a vires challenge is traditionally viewed by the Court as directed at the core of rule of law. If a meritorious vires challenge is brought, the Court is unlikely to shrink from protecting the rule of law by insisting that the applicant must prove standing by showing a particular personal interest. The present challenge is no doubt the type of challenge which strikes at the core of the rule of law. As an aside, that the Government openly stated that it would obey my grant of interim relief might be thought to be an example of the rule of law in action in Hong Kong.

法官採取整體考慮(holistic approach), 不聚焦於郭卓堅是否持有豁免接種疫苗的醫生紙, 認為就算他沒有自身利益, 也不致命, 法官聚焦於政府權力(vires)及申請論據的全面考慮, 政府越權會影響法治核心價值, 驅使法庭的干預。

疫情發展至今, 以寬以嚴應對還是爭論不休, 打針有沒有用, 打了也染疫, 不打會否死得更快, 我們都只能作出個人抉擇, 科學數據也可以造假的。有病求醫很正常, 正如惹官非會請律師, 但也難保不會遇上庸醫或劣質的律師。最近也有研究說Molnupiravir這antiviral藥跟placebo成效相差不大 (‘Not having a big impact’: COVID drug fails to beat placebo in major trial)。疫症爆發, 你可以選擇不打針, 選擇求神拜佛, 各安天命。起碼就算怎樣極權的政府, 也沒捉人強行打針。法制較完善的社會, 容許國民挑戰政府的決定。郭大俠也偶有佳作, 雖然希望他高抬貴手, 放過大家的時候居多。他也要訴諸權威, 申請法援由資深律師出戰, 他也打了3針, 而並非走去黃大仙求神保佑。說到底就是信賴專業, 才是智慧的開端。

也有網民在醫生濫發醫生紙被捕的時候寫給我, 因為此君幫襯了其中一個醫生, 他怕惹上官非所以寫來問我意見。我的意見得簡單, 如果你看自己的家庭醫生, 有紀錄病歷, 獲得豁免打針的醫生紙一定不會惹官非, 若「慕名」而去找個賣醫生紙的, 完全沒有診斷, 那就等差人拉喇。Virus也把人變成virus。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Locus Standi

Locus Standi是甚麼, 簡單英文即是standing, 在司法覆核案, 即是申請人有沒有足夠身份來提出司法覆核。這法律概念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變, 變得比較開明, 門檻寬鬆了, 但不論是香港或其他普通法國家, 法庭在這方面的立場都搖擺不定, 時寬時緊, judicial activism的思維下, 法庭對此看法一般都比以前開明。本篇講郭卓堅, 但並非反駁在本blog對這議題提出看法的智者, 畢竟法律看法往往存着不同觀點, 所以才有爭辯的空間, 是非對錯並沒有一定結論的, 只有司法架構的凌駕性(judicial hierchical superiority), 最高級的法院有最終決定權 。標少已收山, 不再跟人討論和爭拗, 一切留言也不回覆了。

申請人的locus standi的要求, 最classic example可見於英國 BOYCE v PADDINGTON BOROUGH COUNCIL - 1903一案, 法庭定出兩個準則:

“A plaintiff can sue without joining the AttorneyGeneral in two cases: first, where the interference with a public right is such as that some private right of his is at the same time interfered with...; and, secondly, where no private right is interfered with, but the plaintiff, in respect of his public right, suffers special damage peculiar to himself from the interference with the public right.”

以澳洲為例, 在1932 ANDERSON V COMMONWEALTH一案, 提出不受約束司法覆核會對管治帶來的衝擊:

“Great evils would arise if every member of the Commonwealth could attack the validity of the acts of the Commonwealth whenever he thought fit. It is clear in law that the right of an individual to bring such an action does not exist unless he establishes that he is “more particularly affected than other people”.

任何人可以唯恐天下不亂地隨便提出司法覆核就世界大亂了(great evils), 所以發展至今就一直從申請門檻方面調整。

到了近年, 有少數法庭已寬鬆地不嚴格審視申請人的standing, 而直接考慮政府的行為是否不當或違法。郭卓堅覆核政府宣布針紙一概失效案明天就正審, Coleman怎判很快會揭曉。一向以抱打不平為己任的郭大俠原本申請法援被拒, 因為法援認為他沒standing, 但他上訴法援的決定得直, 所以明天由法援代表他。話雖如此, 批准法援並非等同他一定有standing, 這方面在初審時法庭似乎沒有詳細審視, 郭卓堅自己在庭外承認已打了3針, 表面看就沒standing了。他若以第三者身份代表利益受損的人提出申請, 就須證明他也具共同利益, 由他提出申請比利益直接受損的人更恰當。2萬幾個獲醫生信豁免打針的人, 竟然沒有一個出來申請, 要郭大俠挺身而出? 沒有理由全部都是假貨而不敢露臉吧? 郭卓堅也曾經多次在不同案件申請司法覆核被法庭認為沒standing而被拒的。我相信代表政府出庭的資深大律師應該先爭論郭卓堅的locus standi, 贏了這preliminary issue就不用再審下去, 除非Coleman開明到像Kirby J (as he was then)在2001年一宗澳洲最高法院的上訴--ALLAN v TRANSURBAN CITY LINK LTD, 獨排眾議, 認為應先審視條文本身, 而非聚焦於申請人的standing。若真如此, 香港政府這次不論背景, 宣佈豁免注射新冠疫苖的醫生信全部失效的做法, 難免會被判敗訴了。   

在完結前交待一下上一篇談論Brittany Higgins案的進展, 一如推測, 被告沒有作供, 陪審團今午已退庭商議, 我相信要討論幾天, 不是hung jury就是定罪。如果明天就裁決, 那就一定是acquittal。 

2022年10月17日星期一

盤問證人

我的街坊在週末的時候時常在屋外「吹水」, 這種情況在兩年前新冠肆虐的時候開始, 當時限制活動和出門, 街坊只好各自搬自己的沙灘椅到屋外的行人路上保持一定距離飲酒聊天, 儘管我酒不沾唇, 也經常參與。自此,  街頭聚集成為每週的活動。隨着新冠限制的減退, 我也越來越少參與。Cul de sac共有12間房子, 4戶是華裔的, 其他3戶都從不參與這聚會。始終文化差異大, 缺乏共同興趣, 話題有限。早兩天就談起在審訊中Brittany Higgins在國會大樓部長辦公室內的強姦案來。長話短說, 借用維基敘述Higgins案來解說:

Higgins said she became heavily intoxicated at a work party and left with her colleague in a taxi, believing they would both be dropped at their respective homes; instead she said she was taken to Parliament House and raped while slipping in and out of consciousness, waking to find her skirt around her waist.

這類案件大多數都會以consent作抗辯, 但本案的被告打complete denial。其中一個街坊是會計師, 經常在民事案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 所以談起法庭, 我們就十分投契, 她跟我講起盤問的技巧來。我說本案的被告不會上證人台作證, 若果可以盤問他, 他必死無疑。本案辯方只針對盤問受害人, 攻擊她的inconsistency, 都只是盤問了幾天, 控方原本預算傳召58個證人審6週, 審了3週,  今天控方結案了。今天作供的政客醜態畢露:

Reynolds was defence industries minister when Lehrmann, one of her advisers, is alleged to have sexually assaulted Higgins, a more junior colleague, on the couch in Reynolds’ office in Parliament House in the early hours of March 23, 2019.
......

As Reynolds took the witness box on Monday, she was grilled by prosecutor Shane Drumgold, SC, as to her motive for messaging Whybrow with a suggested line of inquiry two hours into Higgins’ questioning by the defence on October 6.

Reynolds’ text to Whybrow read: “If you have messages between Brittany and Nicky [former Reynolds adviser Nicole Hamer], they may be revealing.”

Drumgold asked Reynolds: “As a prosecution witness, do you think it’s appropriate to give the defence lawyer cross-examination tips?”
  
......

在Higgins被盤問期間, Reynolds的老公一直在庭內旁聽, 目的昭然若揭: 為了通風報訊。作為受害人的原上司, 本案發生於上次聯邦選舉前, 為了選舉, 政客想極力掩飾醜聞, 選舉失敗了, 本案也是因素之一, 所以前部長難免使人覺得在乘機報復。作為控方證人, 提供盤問的彈藥給辯方律師, 就是要「隊冧」受害人, 報仇雪恨。這種行為未免太卑劣, 畢竟這是嚴重控罪, Reynolds不惜抓破臉皮, 結果弄巧反拙, 自暴其醜。很明顯她暗中與辯方律師通訊一事, 是被辯方捅出來的。但我最不明白的是, 主控有甚麼基礎可以盤問自己的證人。按普通法的規則, 控方不能盤問自己證人, 除非證人變成敵對證人(turn hostile)。但從傳媒報導看, 控方沒有先把Reynolds turn hostile, 而且也未必有基礎可以這樣做, 她主要是行為不當。從報導看, 控方不止盤問Reynolds, 還盤問了另外兩個證人。可能我已經脫節了吧, 看得糊塗。

2022年9月24日星期六

法庭泥漿摔角

本週三上訴庭頒佈了跨世紀行人罔顧安全過馬路案的後續裁決, 這後續是兩辯方律師對原審法官判處他們支付虛耗訟費(wasted costs)的上訴, 上訴得直, 虛耗訟費的判決撤銷了。可是, 本案還有後續, 上訴庭轉介兩位律師給大律師公會及律師會處理, 很明顯這兩人都會面對專業失德的紀律聆訊, 結果應該是吊銷牌照一段日子了。過去三年我已評論了這跨世紀的案件多次, 從上訴判詞, 可以更清晰看到審訊過程更多不當的地方, 不單止是暫委特委裁判官何麗明和兩位辯方律師, 連外判主控也牽涉在內, 一言以蔽之, 這審訊是一場在法庭內舉行的泥漿摔角, 又像一班沒有工開的律師, 以拖延手法來揾食 。但最使人費解的是, 一個經濟能力有限的女保安員, 面對最高罰款只是2000元的控罪, 何以有能力請律師出庭抗辯,  就算為了被的士撞倒受傷的索償, 表面看也看不到是嚴重傷殘, 成功索償金額也不會很多, 何況她過馬路自身過失也要負上contributory neglience的責任。所以這是一宗意氣用事,   玩弄法律程序至無所不用其極的官司。  

這審訊是何麗明被炒魷魚後要完成的手尾,  殊不知這婆娘竟然越玩越大, 前途都豁出去了。她在司法機構當然不能再立足, 因為不給她續約已等同解僱, 她2003年開始私人執業, 現在大律師名冊也見不到她的名字, 即是在本案之後, 她已與法無緣了。任何機構都會請錯人, 請錯可以即炒, 司法機構請錯人也可以即炒或調職, 正如那位明顯針對警察的何裁判官調了去死因庭做審死官, 但即炒也要完成未審完的案件, 除非法官審到中途患重病或暴斃, 才會trial de novo。像何麗明這種情況, 不續約後續審未審結的案件屬正常安排,  她要刻意弄權是極無奈的事, 也不能中途扯她下來。我在兩年半前說(Hello不等於Kitty一文), 本案最佳處理辦法, 把傷害減到最少, 就是以enter nolle prosequi來終止聆訊。上訴庭的判詞第73段敘述了助理刑事檢控專員Ira Lui的陳詞:   

73. Mr Lui fairly accepts that,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the public interest might have been better served by the discontinuation of the prosecution. He however emphasizes that the conduct of the defence remained wholly unacceptable and unconducive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We agree.

In hindsight, 說甚麼都容易, 有先見之明也不是容易的決定, 此事不能怪律政司, 畢竟審訊的拖延主因是法官及辯方律師太黐線引起, 這種以公眾利益為理由來終止聆訊也是史無前例的。一向講公眾利益作檢控或不檢控, 都不曾考慮法官及律師的能力的。   

我也曾經批評何麗明對本案辯方大律師梁耀祥發出的拘捕令不合法(法官不合法的拘捕令), 也批評梁耀祥因此接受東方日報的訪問的狡辯, 否認對何麗明講過"Are you insane?" (大狀回應的廢話)。上訴判詞以下的段落已說得一清二楚。

51. Another matter that we find disturbing is the Deputy Magistrate’s decision to issue a warrant of arrest against Mr Leung purportedly under section 99. Granted that as a matter of good practice and courtesy, Mr Leung ought to have appeared on Day 41 to inform the Deputy Magistrate that he had been discharged and sought her indulgence. But his absence does not fall within section 99, which deals with contempt in the face of the court. The Deputy Magistrate simply had no basis to issue the warrant of arrest.

有關有沒有說過"Are you insane?"

22. The bickering, sometimes childish, sometimes bitter, had hugely disrupted the proceedings and prevented the Deputy Magistrate and Mr Leung from using the time meaningfully. With tension and mutual animosity mounting, it eventually escalated into a most personal insult levelled by Mr Leung against the Deputy Magistrate on Day 40. They were then embroiled in another exchange arising from an objection by Mr Kwan in DW1’s evidence-in-chief. In response to her comment that the defence had not challenged PW2’s expertise, Mr Leung said: “I am afraid I have to use this words: Are your insane? Sorry.” After the Deputy Magistrate said that she would note it down, Mr Leung withdrew the remark. The Deputy Magistrate then said she would consider invoking section 99 of the Magistrates Ordinance.[10]

23. Mr Leung’s crude remark, although withdrawn almost immediately but without any apology, is most unbecoming. Viewed against the continuous bickering preceding it and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was made, it was more than a personal insult. It amounted to a frontal attack against a presiding judicial officer in ongoing proceedings in open court, thereby undermining th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judicial authority that the Deputy Magistrate represented. As such, we consider it a very serious disciplinary matter that the Bar Association should look into. Mr Leung said that the Deputy Magistrate was very difficult to deal with. With respect, when what transpired between bench and bar is viewed objectively, 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Mr Leung. In any event, it does not detract a bit from the impropriety of his conduct.

我對上訴庭最後的判決也有意見:

81. In our view, having regard to what transpired in the entire proceedings, how the Deputy Magistrate conducted the trial, including the continuous bickering with Mr Leung and Mr How, the arguably wrongful decision to impose bail on the defendant, her baseless order to issue a warrant of arrest against Mr Leung, the fact that the defendant had in the course of the trial commenced the DC Action against her, the circumstances are obviously that a fair-minded and well-informed observer would conclude that there was a real possibility that the Deputy Magistrate would be biased. Tainted by apparent bias, the Deputy Magistrate’s costs orders cannot stand.

上訴庭從審訊紀錄的謄本分析此案,  毫無疑問對一眾人等不當拖延已有判斷, 何麗明雖然偏頗, 律師嚴重虛耗法庭時間, 玩弄手段, 上訴庭不能獨立斷定罰取虛耗訟費嗎?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皇朝末落

英皇乃澳洲國家元首, 女皇崩殂, 澳洲總理把9月22日訂為國殤日公眾假期, 此舉引起不少小型企業經營者不滿, 因為公眾假期僱主要額外支薪給僱員, 小老闆叫苦。一些病人安排了的手術也要取消, 也引起不滿。從不敬畏皇權的標少, 看到訂出公眾假期的日子, 即時反應是發電郵到球場查詢是否如常開放, 並非涼薄, 畢竟他媽不是我媽, 查皇不是我皇。雖然有人祭奠女皇出於感懷身世, 借古諷今, 我總覺得有點那個, 因為皇權受到君主立憲下削弱實權, 實權歸國會及執政的政府, 女皇在位做得稱職的是履行皇室的責任, 在艱難時可凝聚國民團結, 在國策方面基本上影響有限, 不應過譽。以平民化的講法, 英女皇只是公關高手。

查皇不是我皇, 出自我口毫無問題, 不會推出午門手起刀落, 可是, 在不同環境下, 命運並不一樣。今天看到Legal Cheek這一篇, 總算開了眼界:


A barrister who held up a blank piece of paper at Parliament Square in London claims he was told he risked being arrested if he wrote “not my king” on it.
......

警察首長立即出來解話:

The Metropolitan Police’s deputy assistant commissioner Stuart Cundy said on Monday:

“We’re aware of a video online showing an officer speaking with a member of the public outside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earlier today. The public absolutely have a right to protest and we have been making this clear to all officers involved in the extraordinary policing operation currently in place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do so. However,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officers and the public at this time have been positive as people have come to the Capital to mourn the loss of Her Late Majesty the Queen.”

說得頭頭是道, 卻與事實不符。


這是3天前的新聞, 不止拘捕一人, 而是幾個。

Police in Edinburgh have arrested a man who heckled Prince Andrew as he walked behind the Queen's coffin during a solemn procession on the city's Royal Mile.

Eyewitness footage showed the man shouting: "Andrew, you're a sick old man".

It came as the prince, King Charles III, Prince Edward and Princess Anne walked behind their mother's coffin on the way to the city's St Giles' Cathedral.

Bystanders started chanting "God save the King" to drown out the heckling.
The man, who appeared to be wearing the shirt of A-League club Melbourne City, was wrestled to the ground by other spectators and led away by a police officer.

他犯了甚麼法? 把他推倒在地上的人明顯犯了Common Assault, 除非英國佬也抄襲了尋釁滋事罪, 否則屬於非法拘捕。皇室都把Andrew的公職褫奪了, 奔喪示眾都不能穿上軍服. 正正因為他是sick old man, 罵他也犯皇法? 只有慣於下跪叩頭謝恩的豬才會貼貼服服地等待施與吃餿, 感到天威浩蕩, 膝蓋就立即騷軟了。

ABC的報導還舉了幾宗其他的例子:

A 22-year-old woman, who had been pictured holding an anti-monarchy sign, was arrested and charged with breaching the peace on Sunday.

In a separate incident, a 74-year-old man was arrested on Sunday, according to Reuters.

Thames Police on Monday said that a 45-year-old man had been arrested after a disturbance at Oxford's county proclamation ceremony of King Charles.

Media reported he had shouted "who elected him?" as the proclamation was read out.

季世皇朝的末落有跡可尋, 女皇風光大葬後, 下一個走向共和的國家大概會是澳洲了。

皇朝末落, 皇室搞地產卻賺個滿堂紅。Sydney Morning Herald兩天前轉載了The New York Times這一篇:


皇室坐擁百億地產, 還未計算個人財富。普天之下, 莫非「皇」土, 雖然16世紀Oliver Cromwell處決了Charles I弒君之事不會再發生, 隨着世代更替, 女皇崩後, 皇室已走向滅亡。

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

新君皇

女皇駕崩, 新君登基, 垂垂老矣, 由ER改為CR, 即Elizabeth Regina改為Charles Rex, 我有看St James Palace一眾樞密院成員第一次公開新君登基儀式的直播(Proclamation of King Charles III), 我看直播主要是見識下登基程序,  誰駕崩誰繼位就一點興趣也沒有, 96歲崩殂已屬笑喪, 理應沒有遺憾。世上君皇已不多, 想復辟的同樣不多, 但慣了叩頭下跪的子民卻不少, 可能是文化承存, 不能一日無君, 因此造成了天子心態, 子民膜拜的現象。在位70載的國家元首已難復見, 這條件太難遇上, 既要年輕登基,  又要長命百歲, 已後無來者。新君皇與皇后都貌似人瑞, 女皇遲幾年走的話,  這新君可能沒此福份, 老態龍鍾, 看樣子也當不到多少年。Camilla搖身一變成為皇后(Queen Consort), Queen和Queen Consort分別在於前者是繼承皇位的女皇, 後者是皇帝的配偶, 在稱謂上是Queen Camilla而不叫Queen Consort Camilla, 也可叫Camilla, the Queen Consort。King Charles III在簽署登基文件時有點失儀, 幾乎打翻了墨水瓶, 這墨水瓶座是兩位皇子送的禮物。

新君皇登基後的第一篇演說相當感人, 似乎對Harry及Meghan伸出橄欖枝, 但前文後意卻顯得冷冰冰的, Harry在繼位排名第5, 此生無緣矣。演說最後引用沙士比亞名劇Hamlet作結:

May “flights of Angels sing thee to thy rest.”

Hamlet劇中最後一幕, Hamlet王子及一眾人都死掉, 只剩下友人Horatio一個。Horatio看着王子的屍體說:

Good night, sweet prince, and flights of angels sing thee to thy rest.

意思是安息吧。

御用大律師即時由Queen's Counsel改為King's Counsel了。
  

2022年8月19日星期五

刊憲

我上一篇講政府重要人事任命刊憲, 就可以避免Morrison秘密自我委任為多個部長的事件發生, 就算他要自委, 公眾起碼即時知悉,  國會議員可以提出質詢, 記者可以提問 。昨午Sydney Morning Herald這篇報導: New laws needed to ensure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are transparent: constitutional law experts, 訪問4間大學的憲法教授, 都認為需要為此立法:

Constitutional law experts say new laws are needed to ensure all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are made public, amid a focus on the governor-general’s assumption that former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would disclose his co-control of five ministries.
......
Monash University’s Luke Beck,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nstitutional law...has proposed that parliament amend the Ministers of State Act to require administrative changes, such as the appointment of new ministers or change of portfolios, be published in the government gazette.

事實上無論是聯邦政府或省政府, 以憲報作公告的媒介, 是慣常的做法, 並非新事物。澳洲聯邦政府的憲報已有超過120年的歷史, 第一份在1901年刊出。當然法律上沒有明確訂出委任部長必須刊憲, 所以學者提出立法的講法。可是, 公開任命部長由來已久, 又不是派遣特務, 又不是國家機密, 有甚麼不可告人之處?

Morrison似乎要走上Donald Trump卸任後被彈劾的路, Morrison可能面對被國會譴責(censure), 他始終不是總統, 用不上impeachment。但同人不同命, Morrison是黨的負資產, 他這次爆出的醜聞, 禍及新南威爾斯半年後的大選, 省政府這兩年已醜聞不絕, 現在可謂醜到登峯造極, Morrison無疑在再踹一腳, bad things come in threes。Donald Trump就很不相同, 他被FBI搜屋後乘機發財, 向黨員募捐, 每天收近百萬美金。見一次報, 掘一次金。我有時都不知道像美國這種自由民主國家是甚麼, 除了可以讓你自由罵政府幾句之外, 到頭來也只不過做順民一名, 像傾盡感情愛上個忘恩負義的女人那種落寞沮喪。當然, 被Donald Trump所騙的人, 連金錢也損失了。      

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

身兼5職的總理

Morrison秘密任命自己為部長事件越捅越多, 不是3個, 而是5個部長:

Health, Finance, Industry, Science, Energy and Resources, Treasury and Home Affairs. 

他昨天回覆傳媒, 說自己忘記了究竟多少個, 想清楚怎樣圓謊後, 今天侃侃而談了。

......
“We were in a rather extreme situation over a protracted period of time. Those safeguards were put in place for precautionary, for prudent, responsible reasons,” he said.

Morrison said he didn’t make his appointments public because “there was a possibility this could be misinterpreted”. He said those fears were justified by the political discussion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ays since the matter came to light.

“I think there was a great risk that in the midst of that crisis those powers could be misinterpreted and misunderstood, which would have caused unnecessary angst in the middle of a pandemic and could have impacted on the day-to-day functioning of the government,” he said.
......

典型的Morrison, 奸狡、欺詐、一切責任都推得一乾二淨。Morrison這秘密任命也要經過一定憲法程序的, 要向總督(Governor General)宣誓, 由總督任命的。總督是甚麼?  總督是女皇的代表, 由澳洲政府推薦, 女皇任命。首相以及各部長的任命, 都要在總督面前宣誓, 連聯邦選舉也要總督批准, 當然實際上總督只是橡皮圖章, 雖然具憲法及儀式功能(constitution and ceremonial functions) , 一切都聽令於政府,  所以這次秘密任命, 總督也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
A spokesperson for the Governor-General released a statement t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veiled criticism of Morrison, saying any questions about secrecy were a matter for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It is no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or-General to advise the broader ministry or parliament (or public) of administrative changes of this nature. The Governor-General had no reason to believe that appointments would not be communicated.”
......

整件事可以看到任命制度出了問題, 這種任命理應刋憲, 在憲報公告而並非靠傳媒報導, 完善的制度, 必須訂立一套行事機制。如果在機制上重要任命需要刊憲的話, 就不會發生此事。總理組閣, 當然有權選擇誰當部長, 各司其職。總理不能獨攬一切權力, 下屬不聽你意見, 極其量是革除他的職務,  另外委任別人入閣, 而不是把權力盡攬在手, 做其土皇帝。

呼籲會眾不要相信政府的Morrison, 連這種話都說得出, 為何還要戀棧國會議員的席位? 他已經是自由黨的負資產。矛盾的地方是, 黨不想失去他的席位,  如果他請辭補選的話, 他的席位就會漁人得利, 自由黨會再失一席。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Tin pot and tin box

最近新南威爾斯省政治醜聞不絕, 一塌糊塗, 前副省長John Barilaro被捅出自己退出政壇前為自己度身訂造肥缺(plum job)----新省出駐紐約商務專員。爆出醜聞後, Barilaro當機立斷, 立即打退堂鼓, 但在野工黨窮追猛打, 從30,000頁文件中找出來龍去脈, 舉行聽證調查, 期間另一部長下台。另一方面, 同時發展的又捅出另一部長的醜聞, 已交ICAC處理, ICAC又揭出議員涉及貪污事件, 都不知從何說起, 一匹布咁長, 可比擬十日談(Decameron)。十日談是瘟疫背景下的故事, 我們也處於Covid, 有共通之處。Barilaro再被傳召作供, 他就以精神健康為理由缺席, 所以聽證還未能繼續。不過好戲連場, 絕不欺客。省政府又爆出省議會內欺凌及性侵的報告, 目不暇給。一個舞台同時演幾齣戲, three-ring circus。殊不知昨晚new.com.au引述新書"Plagued"的內容, 指前首相Morrison在任期間, 秘密自己任命自己為衛生部長、經濟部長及資源部長。撇開憲法權力及合法性不談, 為甚麼會是秘密任命自己呢? 除了衛生部長當時知悉外, 另外兩位部長及其他內閣成員也蒙在鼓裏, 這種與特朗普類同的民主制度, 連極權政府也訕笑, 怪不得現任首相Albanese今天在記者會說這番話:

"This is the sort of 'tin pot' activity that we would ridicule if it was in a non-democratic country," Mr Albanese told reporters on Monday.

Tin-pot作何解? 即是cheap嘢囉! 維多利亞女皇時期的產品, 用不起銀器的窮等人家, 用錫來代替, 也可以閃耀一下。我當時聽記者會答問, 因為英文差, 以為Albanese說tin box, 意思就很不同了。Tin box是指腐敗貪污。Tin box即是撲滿(piggy bank), 問貪官怎會有錢買奢侈品, 他說是自己一分一毫放入豬仔錢罌儲蓄得來的(I put my pennies one by one into a little tin box)。

澳洲最近的政治醜聞, 跟FBI搜Donald Trump的Mar-a-Lago有得比, shit hits the fan。

Morrison這戲子, 敗選落任後已很難東山再起, 他擺明會退出政壇了, 上個月他在一場宗教活動的演說, 說了這番話, 叫會眾信神不要信政府:

“We trust in Him. We don’t trust in governments. We don’t trust in [the] United Nations, thank goodness,” Morrison said.

信甚麼都好, 千萬不要信Morrison。

2022年8月13日星期六

不足為奇

接續上一篇的討論。

上一篇幾乎是一個月前寫的了, 疏懶怠惰必有因由, 相對於早幾年幾乎天天出文, 江河日下, 舊時王謝堂前燕, 門庭沒落 ,不堪回首矣。不談中港政治, 已到一面唱好的時候, 折子戲演完, 一地花生殼, 掌聲雷動, 山呼萬歲, 誰敢逆鱗耿諫? 茅房點燈, 找死乎! 死, 輕於鴻毛, 重於泰山。皇帝登基也要泰山封禪, 為甚麼選泰山? 因為古人以為泰山是天下第一峯, 不知有珠穆朗瑪。何謂封禪? 祭天為之封, 祭地為之禪, 今時今日不用祭天地, 卻要祭網民, 生死存亡, 不用實戰也要網戰。祭不到才封、封口, 封網、封銀行戶口、封屋、封艇、拉人...越撐越遠了, 言歸正傳。

上一篇所談的上訴, 早兩天判詞頒佈了(香港特別行政區 訴 楊天聰) , 我在上一篇說拭目以待班太在判詞中會否提及Christopher Harris的案例, 她沒有啊! 其實我發表上一篇之後, 立即有朋友來鴻, 說當日訟辯雙方在庭上陳詞, 均提及Harris案, 班太在判詞中卻只講《基本法》第63條賦予律政司司長的刑事檢控權, 在平衡公眾利益下, 出爾反爾不是問題, 所以英國佬佔據管治時期間(I keep up with the trendy vocabulary of the contemporary time)的案例不提也罷, 不足為奇,  不會是聞所未聞 。本上訴還有另一理據, 太專業悶死人的東西, 我不詳談。也許要交待一句, 為甚麼把張慧玲法官叫班太呢? 那是大內同袍對她的慣稱, 張官嫁了老外法官Barnes, 所以隨夫姓叫Judianna Barnes, 這是班太名稱的由來。 

今早在屋外遇到老外街坊, 聊下聊下就聊到飛彈飛機亂飛來, 標少告誡他們不要與烏俄之戰作錯誤類比, Putin眷戀昔日光輝, 重尋沙皇夢, 烏克蘭卻在聯合國佔主權國一席位, 台灣卻不曾是主權國家, 所以不論你喜歡用統一、收回、侵略...甚麼貼切動詞來形容都好, 都屬於一國之內的事務, 跟烏俄戰事是兩碼子事。老外想反駁, 卻想不到論點。莫非標少走在看風駛𢃇的前端, 若是這樣就不會招惹小粉紅的謾罵了。季世人性, 不說也罷。談法理是apolitical的。 

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

聞所未聞

很久沒有寫文, 老同學也寫來問候近況, 本來說了不評香港事, 這次破戒評兩句, 一來是人未死, 我寫故我在; 二來是以下報導的一句話「聞所未聞」觸動了神經:

2019年12月8日凌晨,案發時就讀中五的男學生在大圍被搜出一支鋼製伸縮棍,被控一項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律政司審前一度同意以簽保守行為處理本案,後改為繼續檢控,辯方提出永久終止聆訊被拒,男學生被裁定罪成,判入更生中心。已服刑完畢的他不服定罪,今(18日)向高等法院提上訴,上訴方認為律政司應信守諾言,律政司回應不曾明確作出承諾。法官張慧玲將於8月底前頒下判辭。

上訴人楊天聰(案發時18歲);大律師關百安陳辭指,本案情况聞所未聞,向資深大狀請教亦無人遇過,強調政府高官對一般市民作出的陳述,「有一個公眾利益要求政府遵守承諾」。至於簽保守行為的討論,一般而言都是控辯雙方保密地進行,法庭不會知悉,機制數十年來行之有效,律政司的做法或起漣漪效應。
明報18/7/2022即時新聞

班太怎判是後話, 律政司改變初衷由承諾不作檢控改為檢控有先例可援, 而且是轟動一時的大案, 並非這些雞毛蒜皮的簽保守行為可相比, 我講的是高級檢察官(Senior Crown Counsel, 97前的叫法)Christopher Harris一案, 我很久以前也寫過一篇博文的, 此案上訴案例連結如下:


詳情自己看。簡而言之Harris是律政署(97前稱謂)負責檢控黃賭毒組的第二把手, 自己栽在放蛇的警察手裏, 他被控煽惑某人(放蛇的警察)促使另一人作非法性行為罪。當時律政司馬富善親身會見Harris, 承諾不檢控他, 要他離職了結, 做法引起警方不滿, 向南華早報報料, 哄動一時。律政司唯有從新審視案情, 改為檢控Harris, Harris在區或法院審訊時以此作申請永久終止聆訊的理由, 申請失敗繼而被定罪, 上訴其中一個理由是律政司出爾反爾, 這理由也失敗告終。Harris一案訂立了的原則大概可以應用於楊天聰案吧。班太頒布判詞的時候會否引用Harris案就要拭目以待了。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

Bravo Apple

Bravo apple不曉得有沒有中文名稱, 我以前沒吃過, 因為看到水果店咋舌的價錢就不買了, 一般其他品種的蘋果$5一公斤已不便宜了, Bravo要$10/kg, 跟幾個朋友談起, 都沒有人吃過。上週在市場見到一箱54個, 只售$35, 算起來約$3/kg, 一公斤約有5個, 比起Batlow富士蘋果一箱貴$10。$10算得甚麼, 昨天買了個生菜(Iceberg), 盛惠$10, 重680克, 在供應正常的時候, 優質生菜只需$2-$3一個, 早幾天生菜要$12一個。




不只生菜貴, 西蘭花、黃芽白也是$12, 主要原因是天氣, 前幾個月下雨太多, 現在進入冬季, 這些菜生長得慢, KFC的漢堡包也暫時停用生菜, 以椰菜代替。超市也鬧出趣聞, 有以下兩則。第一則是兩位女士在超市內用膠袋「收集」生菜外瓣, 等同盜竊。而第二則是有顧客把西蘭花解體, 切下菜梗, 只要上半花的部份, 秤起來自然較輕秤。 



言歸正傳, 講Bravo蘋果。在百物騰貴的時候蘋果沒有漲價, Fuji, Royal Gala, Pink Lady等都價格正常, Bravo更出奇地便宜。



因光綫的問題這蘋果原色是深紅色( dark burgundy)而並非這樣淺色的, 像紅酒的顏色一樣, Bravo越深色越名貴。Bravo是西澳特產, 一向產量不多, 因為成色不足就不准以Bravo的名稱來出售。幾年前才開始展開外銷, 包括銷售到香港。今年產量特別多, 原因是降低了顏色的要求。Bravo有甚麼過人之處呢? 以食味而言, Bravo清甜爽脆, 勝過Batlow富士蘋果, 類黃酮(flavonoids)含量高。類黃酮具有抗氧化(antioxidant)或抗發炎(anti-inflammation)功效。也被認為可以抵抗或減緩腫瘤的形成。把Bravo切開, 它的肉很久也不生銹的(氧化) , 可見它是高度抗氧化的水果。愛吃蘋果的人不得不試, 尤其是身處澳洲。今年產量多了3成, 政府鼓勵果農增加生產, 往後價格會更便宜。Bravo也有知識產權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屬西澳政府擁有, 規格、成色都由西澳政府訂立, 商業生產要繳版權費的。  

2022年6月4日星期六

由說不得說起

今天是甚麼日子? 
說不得。
是的, 長官。

My Lord, My Lady, Your Honour, Your Worship, 各級法院對法官的中文稱謂在97後已去尊卑化, 去奴才化, 由「法官大人」改為 「法官閣下」, 但英文版卻沒有明顯改動, 除了前列4個不同官階的稱謂外, 去英式的稱謂可以是"Judge", "Sir" , 但在法律介定而言裁判官不是"judge" , 因為"judge"基本上對區域法院或以上法官的稱謂, 這方便將來怎修改是很有趣的事, 不是"Yes, Sir"改為中文, 「是的, 長官」那樣簡單。

棄我去者昨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今天煩憂說不得, 就讓我談昨天的事吧。昨天新南威爾斯省ICAC舉行論壇, 對政治分肥(pork barrelling)作公開論討, 我收到的電郵說議題有下列3項:
  • the practice of pork barrelling is lawful or unlawful, and whether it is ethical
  • the conduct associated with the practice of pork barrelling could constitute corrupt conduct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ICAC Act
  • ministerial discretionary power in relation to grant funding is at large, or whether it is subject to constraints and conditions by oper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f so,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constraints or conditions exist or operate.

我沒有在網上看直播, 3項議題在表面看都會屬非法行為, 不違反成文法, 也會違反普通法。新省政府是明目張膽, 公然分肥, 理直氣壯, 直認不諱的。前些時有這報導有關(前)省長Berejilian對豬肉桶(分肥)的看法:

When repeatedly pressed, Ms Berejiklian said there was no issue with using taxpayers' money to help the Coalition win seats.

"It's not an illegal practice. Unfortunately it does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by every government. I don't know any political party that at some stage hasn't made commitments to the electorate," she said.

"That is what our process rightly or wrongly is part of ... it's not, unfortunately, unique or uncommon to my government."

昨天參與論壇的法律學者都不齒這種分肥行為, 應邀為ICAC撰寫看法的憲法教授Anne Twomey有此評論:

“It was appalling on two levels. One, it was an indictment in the integrity of governmental behaviour, but secondly – I say this as a former public servant – it was appalling, just in terms of terribl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e told the hearing.

“Like many people I have been infuriated by ministers at both the state and the federal level, asserting that they have an unfettered ministerial power, and that there’s nothing illegal or corrupt about pork-barrelling. In my view both propositions are wrong.”

Industrial scale與工業無關, 只是用來顯示數量很多, 像工業生產一樣。從這次聯邦大選投票率也看到選民唾棄兩大黨, 改投綠黨及獨立候選人, 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不滿政府腐敗, 所以用投票來發聲。 另一不滿是對上屆聯邦政府面對全球暖化的不作為而吭聲。全球暖化成為中澳(包括美國在內)最近在太平洋群國的博弈扮演重要的角色。王毅外長鎩羽而歸, 撤回原本擬好的多項合作協議書, 天朝大國為何會吃了悶棍? 太平洋諸國太不識抬舉了, 不為重金打動, 說也奇怪。個別政客當然見錢開眼, 但太平洋諸國最擔心和關注的是太平洋的水位, 而不是眼前的雪花銀, 而且不要少覷這些看似土頭土腦的島國住民, 你兩國博弈, 他們就兩家茶禮都一起吃。所以澳洲的黃外長到訪, 他們對她也熱情得有過之而無不及。(黃英賢外長, Penelope Wong, 一般都稱她Penny Wong, Penelope這名字太古典了, 要由荷馬史詩Odyssey說起。黃外長是女同性戀者, 2002年出櫃的)。

天朝大國為何看上太平洋10國呢? 他們除了天然資源蘊含豐富, 海產也非常多外, 戰略地位也十分重要, 若能簽訂防衛協議及駐軍, 就可以箝制美澳之間的軍事支援,  他日武統台灣, 戰略地位才會凸顯, 那都是後話。十流分析今天講夠了。   

2022年5月24日星期二

揭盅

澳洲聯邦大選, 結果幾乎可以確定是工黨以過半數勝出, 執筆時還有5個選區未完成點票, 工黨還欠一票才獲過半數的76票, 但已獲數名無黨派議員保證支持 。工黨黨魁已在昨天宣誓就任第31屆總理, 即日飛東京跟美、日、印3國頭頭開四國安全對話峰會(QUAD)。

標少是維園阿伯級的政治分析員, 九流也稱不上, 只屬十流, 十分流口水也。先岔開一句, 龍蝦近日一直徘徊在60多元一公斤, 還想吃便宜龍蝦就要趁早, 中澳貿易關係將會改善, 龍蝦幾個月後會開始漲價。

這次投票標少投給工黨, 我以前講過不能投給莫理森(Scott Morrison)的聯合政府 (Liberal National Parties)  (LNP), 工黨好嗎? 不好, 但莫理森更不好。LNP敗選, 莫理森已辭去黨魁一職。我一直的看法是, 就算LNP勝出, 莫理森也會下台, 他聲名狼藉, 黨內一早有人覬覦相位, 早幾個月因大選在即不能奪位, 所以就算他勝出, 也逃不過相位被奪的厄運 。奪他位的是國防部長(Defence Minister) Peter Dutton, 莫理森下台, 黨魁會由他頂上。一臉"鷹"氣的Dutton, 我看他的長相已反胃了, 也因為考慮到LNP若然選舉得勝, 會由這禿鷹掌權, 我不禁聯想到Donald Trump治澳, 不寒而慄。故此, 兩害取其輕, 我選工黨。為甚麼不選獨立候選人呢? 獨立候選人(大部份叫teal independants, teal是藍綠色, 事實上在競選宣傳期間, 有些人根本不用藍綠色的, 他們的共通點是專業女性, 以關注全球炭排放及成立聯邦ICAC為政綱,  這方面跟工黨和綠黨相似)始終是小眾, 人數不足以成立政府, 他們主要是奪走Liberal的傳統基石議席, 拆了Liberal的祠堂。

另一方面中澳貿易關係在莫理森任內搞得十分糟糕, 嫌隙甚深, 只有改朝換代才能打開缺口。兩個月前中國任命了新駐澳大使肖千,   他到任後已申明想改善中澳關係, 實際對象根本不是莫理森政府, 而是預期工黨會勝出, 連李克強總理也致電祝賀新總理Albanese, 希望重置中澳關係, 無他, 正常貿易是互利的, 只有那些小粉紅鍵盤戰士才會傻兮兮的看不通透。大中國又為甚麼對小澳洲伸出橄欖枝? 如果莫理森連任, 你以為李克強也會同樣祝賀及要求重置關係嗎? 別忘記Albanese現身處日本, 商談鞏固箝制中共在南海擴張的方案, 立場根本是不友善的, 幹嗎還要對他伸出橄欖枝?  Albanese也沒有熱烈伸手接這橄欖枝, 因為怕澳洲國民情緒反彈。前幾個月, 環球時報發表了評論, 說只有改朝換代, 中澳關係才能改善,  因為這些蠢話, 莫理森多番利用來攻擊工黨, 說若工黨當選, 澳洲就會淪為中共的附庸(工黨副黨魁Richard Marles在2019年, 在北京外交學院發表加強中澳關係的演說, 莫理森乘機挖出來說Marles是Manchurian Candidate)。在這大選前的背景下, 現政府一定不會公開熱情回應的, 私下溝通才是正道。所以我說龍蝦要漲價了, 紅酒商已經雀躍起來。 

國際政治當然不是我這種十流分析員可以胡謅的, 但看到這裏侃侃而談中俄關係也不少啼笑皆非的議論。中俄真的靠攏嗎? 看這問題先要看印度的立場, 作為四國安全對話的成員之一, 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 完全沒有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卻沒有受到盟友批評, 他們只批評中共不發聲, 是甚麼道理? 印度跟俄羅斯關係密切, 因為靠俄羅斯供應軍火, 來對付巴基斯坦和中共, 所以西方國家不去批評印度, 中俄可以結盟嗎? 除了賣武器給印度來對付中共外, 中俄之間也有國土爭論, 可以真結盟嗎? 表面上有共同敵人, 做成聯手的誘因, 實際上中共根本不想普京打勝仗, 也不想他死, 但見到他半死就沾沾自喜, 自己不費一兵一卒, 看着你打生打死, 還可以接受俄國輸不到歐洲的能源, 成為最大得益者。

說到這裏就不談政治了, 談吃。早幾天在市場買了澳洲海膽:


鬆鬆散散的樣子, 我都不想生吃, 澳洲海膽既不甘香, 也不creamy, 生吃嚼蠟無味, 所以用來炒飯。


海膽、飛魚籽、牛油果炒飯。關心我病況的朋友可以放心, 我從沒失去味覺嗅覺,  基本上病了3天就幾乎完全康復。

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

閉關七天

五月十一日星期三皆老伴確診新冠, 在家禁閉七天。之前兩三天有過緊密接觸的人都通知了, 希望他們提高警覺。我們一向是順民, 響應政府呼籲, 已接種了3針新冠疫苗。南洲深秋朔風起, 已進入季節性流感爆發期, 原本已訂了五月中打流感針, 並打算月尾打第4針, 出街又有帶口罩, 也甚少外出用膳, 都會中招, 可謂無話可説, 順民也沒優待的 。

我們只通知有接觸過的朋友, 連風聞的朋友也來訊問候, 並要代為購物, 我們都一一謝絕了。謝絕也還是抵擋不住一些熱情硬闖的人, 把食物放在門前的長椅上就離去, 本着一顆救標少於危難中的心, 能不叫人感動嗎! 其實我家根本是個小倉庫, 兩三個月不出門, 除了水果蔬菜, 甚麼也不缺。如果只是七八天禁閉, 連蔬果也不缺。家中有的蔬果, 夠吃幾天, 把後園的橙剪下來, 摘蕃薯葉, 泡綠豆發豆芽, 也可吃幾天, 還未需要吃罐頭的。未爆疫的兩三年前, 家中糧食已是儲存量豐富的, 女兒要拿甚麼都有。平時已習慣了替她購物, 加上也為朋友購物, 所以家中甚麼都不缺。在廁紙荒的高峰期, 我都跟朋友說, 買不到的話有我, 不是給你幾卷那種, 一出手就一包36/48卷那種。朋友想跟我去市場也不能, 因為車的後座位及車尾廂每周都疊滿東西。

確診當天晚上開始感到疲倦及喉嚨痛, 吐出又紅又黑的痰, 比平常睡多了很多。上一篇讀者留言推介的另一本癌書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我看過書評後就訂了, 星期一已送到, 字體細小, 疲累眼根本就看不入腦, 所以就放在一邊。


星期四情況相若, 痰還是啡紅色的。到了星期五, 痰色開始變淺, 喉嚨也減痛, 我也精神起來。當晚看羽毛球只睡了4小時。之後就生活如常了, 但遵守衛生部門的指引沒出家門。生活如常又不能離家, 只好做飯和清潔, 花了3小時深度洗車。


朋友把釣到的魚獲送上門, 我就起肉去皮, 麒麟花雕蒸牛鰍。


星期一中午吃了夏威夷果仁、杏仁伴牛油果的high fat ketogenic diet。


下午花了3小時用power tools把籬笆修短半米, chainsaw, trimmer再加以手剪, 星期二早上再繼續。


年紀大了, 籬笆剪矮了以後修剪就可以不用爬梯。星期二早上再花3小時就修剪完成, 剪出一桶60-70公斤的枝葉。


這次中招病情輕微, 希望順便獲得super immunity的效果, 日後才知有沒有long covid。有人覺得打了3針也中招, 不如不打, 但從另一角度看, 幸好打了3針, 所以病情輕微。頭兩天看到痰的顏色我也有點擔心, 但沒發燒沒咳嗽, 又沒氣喘和胸口痛, 所以我覺得並沒有肺炎。當痰色轉黃喉嚨開始減痛, 我就很放心了。也可能我還要照顧老伴, 不能倒下, 所以免疫系統強烈反應, T細胞大開殺戒。在養病期間, 繼續奉行間歇斷食, 說不定斷食也真的帶來減低發炎的功效, 所以康復得快。老伴也康復得很理想。

今天終於可以出關了。

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

癌症解碼

幾經辛苦看完了Dr Jason Fung寫的The Cancer Code。為甚麼看得辛苦呢? 第一自己英文不好, 看專業範疇的知識理解能力有限, 第二醫學有很多相關相連的概念, 看到醫學的名詞就要google一下, 維基提供了很多解釋, 自己一知半解地吸收丁點的知識, 看不明有時找中文來看, 卻發覺維基大部份都沒有中文版的, 有中文的一般都十分簡潔, 偶然才有詳盡的解釋, 不論簡潔或詳盡, 看完也一頭霧水。就這樣糊糊塗塗的看完全書了。儘管了解有限, 讀完的感覺是: fascinating。我應承過朋友看完這書會寫讀後感, 所以現在就胡謅一篇。 

我現在很少談法律, 有些香港的案件及案例, 蜻蜒點水一樣, 看了個梗概, 無論怎樣手癢也不動筆。政治的事情就更加不會開腔, 畢竟在網上為國捐軀的義士太多, 我扺擋不了, 只好曳甲而逃。前些時看到一篇澳洲民調報導,  問年青一代, 若發生像俄侵烏的戰事, 他們會否奮勇為國捐軀, 是血肉的, 不是鍵盤的 。Not surprisingly, 民調雖不能作準, 反應也是預期之內, 大部份人: 睬你就傻。  

Jason Fung何許人也? 我怎會看起The Cancer Code來?

但凡實行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的人, 大概都會在Youtube看過Jason Fung的解述。Jason Fung在加拿大學醫, 然後在美國深造成為腎臟專科醫生(nephrologist), 十多年前大力鼓吹改變飲食習慣以改善健康, 以此治療肥胖症(obesity)及逆轉2型糖尿(type 2 diabetes)。 我就是看了以下這訪問後(片長一小時), 才買這本書來看的(全書連注釋共360頁)。 


這本書是癌的史書, 不是提供防癌的秘方, 也沒有列出防癌的食物, 但有提供防癌的建議。

What is cancer?

"The Eight Hallmarks of Cancer

1. Sustaining proliferative signaling;
2. Evading growth suppressors;
3. Resisting cell death;
4. Enabling replicative immortality;
5. Inducing angiogenesis;
6. Activating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7. 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and
8. Evading immune destruction."
(p.29)

成年的人體每天都有以億計的新生細胞, 取代同數量死掉的, 只有新出生至青春期的人新增細胞量才會超過死掉的, 應該凋亡(apoptosis)、受損不能修補的細胞繼續生長, 就可以引致產生瘤腫(tumors)。人體是很奧妙的, 自身俱備互相制衡的機制, 促進生長的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像汽車的油門,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就像煞車系統, 一個促進另一個抑制生長, 兩者互相牽制發展就相安無事, 生長過度活躍, 就會生癌。譬如人受傷後, 原癌基因會活躍起來療傷, 傷口痊癒了, 生長就理應放緩變回中性的, 癌細胞卻會繼續發出生長的訊號, 在那種情況下原癌基因就會變成癌基因(oncogene)了。相反而言 , 抑癌基因產生病變而失去了抑制功能, 也可能變成癌。例如抑制乳癌的1型及2型的抑癌基因(BRCA1)(BRCA2)原本是抗癌的, 在病變下卻引致5%的乳癌。人體正常細胞只能有限度複製40至70次, 癌細胞卻可以避過凋亡, 無止境地複製。當身體出現瘤腫時, 新增的癌細胞離開原有吸收養分的血管越來越遠, 養分不足, 故此就會像新發展房屋區一樣, 築建道路及其他設施來連結主幹線,  產生了血管增新(angiogenesis), 給瘤腫提供養料。

說到這裏先打個岔。

十多年前我在書局買了一本精裝減價書,  就是講angiogenesis的, 近年把書漂了去漂書櫃, 已忘了書名, 好像是Dr Folkman's War。看了這書後, 我開始戒糖, 不論咖啡奶茶, 一概不加糖, 連檸檬茶也不加糖, 汽水果汁也不飲, 買食品會看包裝所列的糖份, 含糖超過10%的多數不買, 因為糖是癌細胞喜歡的養料。我年青時可以在一個晚上吃掉一盒花街朱古力拖肥(Quality Street Chocolate Toffee), 也可以面不改容吃掉一盒雙皇蓮蓉月餅, 只要狠下決心戒糖, 嚴守紀律, 一定辦得到的。 

癌最致命是入侵其他身體組織和擴散(metastasis)。正常細胞是不會四處跑的, 胃細胞不會走到膀胱生長, 因為會活不到。癌細胞生命力強, 有能力四處漂泊。當然, 癌細胞走進血液中是幾乎全部被纖滅的, 由原本的瘤腫處走到別的身體組織, 是千辛萬苦的經歷, 別的組織排斥能力強勁, 所以癌細胞會不斷變異以求存活, 可以抗藥, 也可以蟄伏(dormant)數十載。人體奧妙, 免疫系統發揮很大的殺癌能力, 但癌是潛伏在我們身體的, 一直伺機發作。微型擴散(micrometastasis)基本上是檢測不到的。

" Because cancer is a dormant part of ourselves, and a known ever-present danger, multicell organisms have evolved potent anticancer strategies, including DNA repair, apoptosis, the Hay-flick limit, and immune surveillance.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are a part of our innate immune system that --surprise, surprise--naturally kill tumor cells. NK cells constantly patrol the body like a vigilant police force, looking for potentially cancerous cells. Orders? Shoot to kill. If the anticancer defenses are impaired, cancer may flourish."
(pp 252-253)

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是專業殺手, 專殺病原體(pathogens)(引起生病的細菌、病毒或微生物), 但為免被濫殺, 正常健康的細胞靠一層PD-1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包住, 防止被自己的殺手攻擊, 胚胎細胞在母體裏也是被PD-1蛋白包圍而免受錯誤攻擊, 癌細胞也用同一方法生產大量PD-1蛋白來冒充正常細胞, 逃避殲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科學家洞悉這種偽裝, 於是研發藥物來掀開(uncloaked)癌細胞所披上的羊皮, 抑制PD-1蛋白, 以便T細胞殺癌。這就是現代的免疫療法(modern immunotherapy), 用自己的免疫系統來防癌、殺癌。

Jason Fung在書中一直以seed and soil作比喻, 癌是種籽, 飲食(diet)是土壤。

" Because the seed of cancer is ever-present in all our cells, an important question is: why don't you get cancer? If it is not a seed problem, then it may be a soil problem. Diet is a hugely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rogression because nutrient availability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cell growth, particularly for cancer cells. Normal cells need both nutrients and growth factors to proliferate, but the growth signaling of cancer cells is always switched on, so the only limiting factor is nutrients. "
(p.285)

Jason Fung認為約35%癌症的成因基於飲食, 是繼吸煙後致癌的第二大成因。"The prevalence of most types of cancer has been slowly decreasing over time. Conspicuously, obesity-related cancers are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making die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ventative strategies at our disposal today. " (p.286) 他認為防治癌症是沒有秘方的。有些初步研究建議吃某些食物對防癌可能具益處, 說法只此而已。以飲食來防癌歸結於避免由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引致的疾病, 包括肥胖症及2期糖尿。他時常舉的例子是阿拉斯加原居民及南太平洋群島的人原本並無沒有癌症、肥胖症及2期糖尿的, 當他們飲食改變成吃進口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及糖(refined carbohydrates and sugar), 就出現癌症、肥胖症及2期糖尿了。不論是否肥胖, 胰島素水平高的人患癌風險倍增。保持低胰島素水平有助預防癌症, 但生酮飲食(keto diet)能否防治癌症是沒有定論的。當癌症進展了, 飲食對癌的影響就變得複雜了。

"Intermittent fasting is a promising nutritional approach for cancer prevention, as it protects against many of the risk factors such as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inflammation. Low-carbohydrate diets reduce glucose and insulin, but not the other nutrient sensors, mTOR, and AMPK. Fasting simultaneously reduces all human nutrient sensors and most of the growth pathways, such as PI3K, mTOR, IGF-1, and also increases autophagy and mitophagy."
(p.290)

細胞自噬(autophagy)即是細胞自己分解和回收的過程, 可以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線粒體自噬(mitophagy)是損傷的線粒體釋放促進凋亡因子, 誘導細胞進入凋亡; 另一方面, 損傷的線粒體通過自噬自我清除,  維持細胞的存活。

簡而言之, 在飲食方面防癌的做法是, 減少吃精緻碳水化合物及糖, 實行間歇性斷食, 增強免疫能力, 以自身能力消滅癌細胞。

Jason Fung的Youtube頻道, 對實行間歇性斷食方面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指引。我也實行超過兩年了, 感覺良好, 大部份時間每天都只在6小時內進食, 18小時不吃東西, 當然包括不吃零食, 從未試過餓到暈。晚上6時後不吃東西, 翌日早上10時打羽毛球兩小時, 仍然龍精虎猛, 毫無疲態。所以fasting並非想像的恐怖, 不一定會餓到暈的。 

在食方面, Jason Fung只推介了喝綠茶, 因為便宜方便, 兒茶素(catechin)多, 也平均推遲癌症發作7.3年:

" In 2000, researchers in Japan found that high consumption of green tea delayed the average age of cancer onset by 7.3 years and reduced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Green tea extract supplements were show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adenomas by over 50 percent in small pilot studies. In prostate cancer, green tea extracts block the progression of high-grade precancerous lesions. These studies are promising but highly preliminary, but green tea is one of the few chemopreventive tools that is a low-cost, natural food with no negative side effects."
(p.292)

在看這書之前已大約猜到Jason Fung會從飲食方面說癌, 對於他沒有列出防癌食物的名單是毫不意外的, 畢竟他並非治癌專家, 但他從癌的歷史及治癌的3個發展模式概念(paradigm)來闡述以飲食防癌的看法說服力強。年紀越大, 中招的可能越大, 潛伏身體內的癌細胞隨着年紀大免疫力減退, 就越容易肆虐。飲食的節制, 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其實也不會感到節制的桎梏。傳統習慣改了也自然成為另一種模式的習慣。有人習慣了每日吃3餐, 到時到候就像奉行某種教條就要吃了, 而不管是否真的有此需要, 像迷信一樣, 一定要吃早餐, 一定要吃飯, 一定要吃很多水果, 又在餐與餐之間不斷吃零食等。Jason Fung覺得傳統的食物金字塔(food pyramid)以澱粉為基礎是完全錯誤的。我不打算游說任何人, 我接納他的論據所以盡量跟從他的做法。大家可以抽點看劇的時間, 看下Jason Fung論述間歇性斷食的好處, 也許能夠開闊視野, 脾益身體。

我希望這篇文沒有曲解作者的說法, 但難保不會因為力有不逮而說錯了。若有問題或意見, 應直接在他的Youtube頻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