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西區行

小弟九歲之前一直住在上環潮州巷斗記潮州酒家樓上,所謂潮州巷正確名稱是香馨里,是貫穿文咸西街與皇后大道西之間的一條小街,現在已經不再存在。自小家貧,潮州巷的東西每日都見到,吃過的卻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豬雜湯,相信沒有人未吃過牛雜,但吃過豬雜的人應該比較少,豬雜湯加益母草,我想你可能未聽過。另外還有潮州粿,是包點類,韮菜、糯米及蘿蔔餡屬於咸點,甜的有綠豆蓉及芋泥餡。這潮州粿在皇后街市政熟食市場繼續經營,但這兩年改了粿皮的材料,又厚又稔,不知所謂。還有一種潮州粿條,長方形像拇指一般大,用甜醬油加韮菜來炒,現在已不復見。那時候的水晶包,比月餅稍細一點,煎脆皮來吃的,比現在棋子餅大小蒸了吃的好得多。還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咸西街的豬大腸,把糯米,蝦米及栗子釀入腸內,滋味無窮。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以前也見過這檔豬大腸,但沒有嚐過,實在可惜。其他甚麼薄殼、螄蚶、鹵水鵝、豬肉凍之類,多不勝數。

九歲之後遷離了上環,那童年的美食,深深印在腦海。往後這數十年,一直都眷戀這些食物,有機會便舊地重遊,品嚐那些還未消失的美食。歲月蒼蒼,後浪推倒前浪,新的建築物壓倒了舊的樓房。往事如烟,一切都湮沒在美好的回憶中。

年紀大了,對往日事物的緬懷,是自然不過的事。正因如此,我每次回香港都會到西區走幾趟,徜徉舊地,看望故人。有兩間我光顧了十多年的店鋪,我每次都捎點禮物作為手信。第一間是在皇后大道西302號的顏香圃興記茶莊,茶莊規模不大,特點是用炭火烘焙鐵觀音而並非用電爐來焗。小弟所知道用炭火烘茶的茶莊很少,另一間是在九龍城規模較大的茶莊。炭火烘茶每次都不能大量烘焙,大部份茶莊都急功近利,用電爐大量泡製,品質参差。店中最好的茶是春秋兩造的鐵觀音,今年漲價至一千六百元一斤。這些春茶秋茶以前是不賣的,小弟光顧幾年之後,才肯每年給我留兩三斤。又過了幾年,春茶秋茶也賣給人了。另一間我一定去的店鋪是在威利麻街6號的裕生海味,老闆娘黃太和她幾個妹妹清一色女將打理業務。這幾位女士都是十分爽快的人,在那裏買東西總有一份親切感,貨真價實,絕不欺客。店裏沒有賣的貨,老闆娘也肯到附近其他行家處給我買回來。

品過茶,買完海味,自然要弄點吃的。秋冬時候想吃蛇,可以從茶莊向西走十來間鋪的蛇王海處,來一客潤腸蛇羹蛇湯套餐,或者其他藥材炖蛇湯,這蛇店沒有滲雜其他肉類在蛇羹裏。想吃鹵水,可以到皇后大道西正街與東邊街之間的生記鹵水店,這裏的獅頭鵝和鵝腸十分出色。人客不多的時候,可以要求片鵝片外賣,當然,叫人切鵝片最少要買四份一隻。吃鵝腸要在店裏吃,不要外賣。剛灼好的鵝腸,非常爽脆,帶到家中便堅靱無比。如果要吃潮州菜,可以沿着皇后大道西向中環方向走,過了皇后街不遠,便是尚興潮州酒家,幾間鋪之間共有三間。原本只有兩間尚興,另一間是兩興,現在尚興把兩興也吞併了。我在尚興一定會點蠔烙、大芥菜煲和三寶(那是白果、蕃薯和芋頭加糖漿的甜品) 。尚興的蠔烙用的薯粉比較好,煎出來比較靱,比起煎出來奶白色的薯粉好得多,口感絕對不同。現在大部分地方吃到的不論是蠔烙、水瓜烙或蘿蔔烙,都像是用油炸出來,不知所謂。就算尚興現在的做法也不及以前好,但比起潮江春及百樂好得多。

如果在西區想吃西餐,恐怕要往上爬才行。在正街路頂位於般含道的Czarina餐廳是我以前讀中學的時候每週必到的地方,我鍾情的是羅宋湯。十多年前在西區法庭上班時也帶着緬懷的心情去吃,移民以後去過兩三次,一直都覺得它的羅宋湯特別好。

小弟並非食家,我認為好吃的東西,除了個人口味之外,也包含懷舊的因素。西區是發展得少而較老化的地方,有些店鋪,歷幾十年不變,讓我得以重拾舊日情懷,不致於一切都抵不住歷史巨輪的蹂躪,在腦海中模糊地失去。

2010年12月22日

2 則留言:

  1. 請問皇后大道西那茶莊, 是否在得男茶樓隔鄰?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e tea shop has now moved to Sheung Wan. Please read another blog I posted on 23 Dec 2012 called 顏太. You can find details of the address and phone number of 顏香圃.

      Thank you for reading.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