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

這是甚麽?

這是甚麼?


我也不太肯定這蕃茄的名稱,我相信是Brandywine tomato. 昨日在市埸買了10個來嚐試,它比一般蕃茄貴,但比商場裏蔬果店便宜得多, 1公斤只賣3.5元。我家附近那蔬果店賣9.9元1公斤,近3倍價錢,有相為證:


對名稱有疑惑因為價錢牌寫着Mowmandy tomato , 在網上又找不到這品種。這蕃茄宜生吃,可以當水果,甜得來又有蕃茄那種酸味。


這又是甚麼?



這是大陸貨櫃運來的白靈孤,我的至愛,這次斷了貨3星期,質素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會全白及肉質堅挺,在這裏難求,唯有將就。以前在香港買到的連包裝紙也是乾爽的。白靈菰的吃法我以前寫過這一篇:白靈菰

11 則留言:

  1. I guess Mowmandy is the family name of the farmer who wants to make his tomato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Heirloom tomato. KKC

    回覆刪除
  2. 如果我是標少就不會再化寶貴時間看非禮新聞,因為愈來愈多這些人, 就算他們明知法律有規範也禁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環境是最大主因.
    那些父母沒資格做人父母.

    我寜可化點時間在自己後園種些香草或食用植物, 香港市區寸金尺土, 我家實在太小, 真羡慕人家有花園. 現在有些市區人在新界租地, 假日老遠去耕田. KKC

    回覆刪除
  3. 大姐,人總是這樣,沒有時你想有,有的時候你寧可沒有。花園可以種植,可是有些東西你不想要卻會自己長出來,我根本沒興趣去種甚麽。我年紀再大就要換房子,花園太多功夫。

    我不只看非禮新聞,有時只是找些題材來寫。朋友叫我不要教精啲壞人,其實我不是任何人都畀意見。最近有三單是店鋪盜竊想控方撤銷控罪讓他們簽保,全都失敗。有人犯了非禮的,我唔睬佢。我都篩選過值得幫才會幫。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間就用得其所,也是它寶貴之處。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是勸你不要化時間幫你選擇的非禮案,只是見愈來愈多風化案報導,我已不化時間去看了。 歸根到底,從小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的社會環境很太作用,律師和心理醫生只能補救。 KKC

      刪除
  4. 月前曾向標少請教有關世姪店鋪盜竊想控方撤銷控罪讓他簽保一事,有幸結果給他機會,可撤銷控罪讓他簽保,但仍擔心日後實習期滿後會影響註冊成為專業人士機會。

    未知標少可否再解釋一下鋪盜竊控方撤銷控罪讓他們簽保的影響和後果呢?謝謝!


    RAY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控罪撤銷,被告一定沒有刑事紀錄,但警方一定會在簽保期間保存這紀錄,因為萬一有人違反,法庭也會處理。譬如有人在簽保期間犯法,檢控上庭最後定罪,主控官會披露有關紀錄,讓法官處罰被告。過了簽保期才犯事,這紀錄就不會在呈交法庭的刑事紀錄裏顯示出來。所以對一般的問法你以前曾否被法庭定過罪?不論在簽保期間或到期之後,都可答無。

      不過,我不知道警方會不會在簽保期過後另存紀錄,譬如作投考警察的背景審查用。至於其他專業就不受影響,因為只會問有沒有被法庭定過罪。

      刪除
    2. 十分多謝標少的詳盡解釋,希望幸運能獲機會的年青人往後要懂得自重、自醒,但始終如標少所言,犯錯就要承擔後果。

      謝謝標少!


      Ray

      刪除
    3. 别客氣,希望没講錯。

      刪除
  5. Bill, 前晚躉船撞汲水門大橋事件,水警以刑事毀壞罪拘捕了涉案人士。但這種情況真的可以告刑事毀壞嗎?自從R v G / Sim Kam Wah v HKSAR後,不論英國還是香港的recklessness都是subjective recklessness ,即是假如涉案船長/操作吊臂工人從來沒有考慮過吊臂撞橋的風險,或者有考慮過但真誠地相信不會撞到,都不算reckless。如果控以專門的regulatory offence (例如違反高度限制)是否更合適?

    回覆刪除
    回覆
    1. True. Recklessness was redefined after R v G. Was there evidence to show the state of mind of the defts before the collision? It is something we don't know. Below is what is stated in the specimen directions in jury trials:

      The prosecution will have proved that D was reckless if, having regard to all the available
      evidence, you are sure:
      1. that he was aware of a risk that [property] would be [destroyed][damaged]; and went
      ahead and [state act]
      2. that in the circumstances which were known to him it was unreasonable for him to
      take that risk.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