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

時空錯位

又一名終審法院外藉非常任法官辭任了, 這裏說的是Justice Robert French。外藉的只剩下5個, 下一個走的會是誰? 或者下次走的不只是一個。走一個少一個, 因為沒有新人會加入了。我找不到辭職信的原文, 只看到零散的一兩句。政府新聞處及司法機構分別為這件事發出公告。我不是挑骨頭, 骨頭不是我栽進去的。

HKSAR Government expresses regret at resignation of non-permanent judge of Court of Final Appeal
**********************************************************************************
......
The HKSAR Government was grateful that Mr Justice French, in his resignation letter to the Chief Executive, expressed great respect for the judicial officers of the HKSAR as well as for their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and that he felt honoured to have worked with them.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Statement by the Judiciary
*********************

......In his resignation, Mr Justice French reaffirmed his continued respect for th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all of the Judges on the CFA.
......
(司法機構聲明)

這兩段公報有甚麼分別? 分別在於 "judicial officers of the HKSAR" 和 "Judges on the CFA (Court of Final Appeal)"。前者指各級法院的法官, 後者指終審法院的法官, 涵蓋性完全不同。我在SCMP看的辭職信有這一句"...he maintained his “respect for the Hong Kong and international members of the court and their integrity and independence”. 這裏的"court"不是所有法院, 只限於終審法院, 因為他說的是the Hong Kong and international members of the court, 只有終審法院才有"international members"。政府的新聞公報說法錯得離譜, 使人以為Justice French讚賞所有司法人員的獨立性, 他看到這新聞公報, 不知有何感受。這錯是bona fide的嗎? 這錯應該再發公報勘誤。

隨着香港政治環境的變化, 終審法院外藉非常任法官可扮演的角色越來越窄了, 我印象中, 全盛期超過15個, 到了現在剩下5個, 都沒有人肯來了, 說到底也是國安法的影響, 乾脆連這一筆費用也省了, 時空錯位下, Justice French話齋, 外藉非常任法官只屬門面裝飾:

He said he believed the role of foreign judges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anachronistic and arguably cosmetic” and suggested there may be a future role for them as pa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 in Hong Kong. 

(Sydney Morning Herald).

既然是這樣, 一千幾百萬一年的"花瓶"費也可以省卻, 反正香港的法治形象也無需再粉飾下去。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軟對抗 v 冷對待

香港還有甚麼國安問題? 要造反的都拉了, 不是收押就是入冊, 要麼就出走了或離開了, 有誰吃了豹子膽還敢對抗? 腳都軟了, 怎樣對着幹? 腳軟自然躺平。我認識的人, 都不談政治, 不談社會公義, 對於施政, couldn't care less的冷對待。偶爾三兩隻小貓小狗, 不知天高地厚的瞎幹, 是避無可避的, 就好像不時有一兩個干犯盜竊或非禮的警察, 只能叫害群之馬, 沒有代表性的, 警聲蒸蒸日上, 潮語有云, 瘕不掩瑜。為甚麼還要把國安擺在警政的第一位? 豈不是像以前革命都成功幾十年了, 還不斷抓人反革命一樣。連又名Krasnov同志的特朗普, 叫法國釋放Le Pen, 一句都沒提過肥佬黎。這頭號危害國安的美帝aka侵皇都不搞香港了, 他現在搞的是世界經濟大戰, 有餘暇就去打哥爾夫球, 還怕甚麼國安風險?

最近看到報導講公務員的職位空缺, 我看到警隊竟然有6721空缺排榜首, 真的驚訝。我一直以為, 自從暴亂平息後, 警權暴升, 薪高糧凖, 出來行beat, 八面威風, 只有食錯藥或無食藥的人才膽敢挑戰警察, 這種好差事都沒有人去做? 考究原因不如提供解決辦法。

由治及興與國安風險是根本性互相排斥的說法。甚麼都有風險, 行出街有風險被樓上墮下的雜物擊中, 我們都要帶頭盔出街抑或索性不出街嗎? 實際上要因應風險的高低大少而制定對策, 也要有實質數據支持來決定調撥資源。試問這兩三年發生了幾多宗涉及國安的案件? 在嚴重財赤的情況下, 還值得每年花近百億計的公帑在國安方面嗎? 國安機構已沒有獨立存在價值, 否則它們會無事找事做, 像前些時那些自貼街招然後鏟除的食環外判工人, 製造”業績"來顯示存在價值。現時應部署把國安機構降格, 編收入警察的常規系統裏, 填補警隊空缺。搜集國安情報可以由CIB (Central Intelligence Bureau) 負責, 國安案件交總區OCTB調查, 若這樣做, 除了節省起碼三分之二國安花費, 也可以把多出的人手調回正規警察編制裏, 幫助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其他政府部門就沒有這種靈活調動的優勢, 譬如消防人手不足, 增聘的人要經過9個月的訓練才能投入服務。另一間接好處是發出強烈訊息, 住在香港的風險降低了, 不用擔心無端被抓, 株連九族, 批評政府多幾句也不恐懼會人頭落地, 移了民也可安心回流, 重投職場補人才不足, 振興樓市, 連學校的收生率也可提高, 減少殺校。

我一向都是實幹型、少講廢話做實事的。以前提出過既然社會安定了就應暫緩執行(announce a moratorium) 國安相關法律, 現在建議改為把國安系統降格, 對社會釋出善意, 在現今紛亂的國際政經環境中自救。香港饒舌的鸚鵡太多, 一天到晚喋喋不休地講軟對抗, 而不肯面對國安法引發的移民潮遺下惡果的現實, 留港的人根本在冷對待政府而不是搞對抗。紀律部隊出身的領導層, 能力只限於平暴, 完全無能力應付經濟戰, 是時候全部撒換他們了。尸位素餐的議員及毫無存在價值的關愛隊, 也到了要一併鏟除的時刻, 他們的KPI值低到無倫。口惠而實不至的愛國愛港, 訓練幾隻鸚鵡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