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惜別母親

我的父親40年前腦溢血中風, 不久而歿。40年後, 我的母親缺血性中風, 心臟虛弱, 肺積水兼肺炎, 種出金黃葡萄球菌, 在醫院煎熬個多月, 已在雲端看凡塵, 活了一世紀才揮手而別, 我不傷心, 反而覺得安慰。壽終而歿, 我是看得很豁達的。我以前也寫過, 我主張安樂死。

母親是個未讀過書的人, 她認識的字主要是從聖經裏學到的。那些年, 在大陸鄉村成長的婦女怎有讀書的奢華, 走難到香港又捱了那3年零8個月的淪陷時期。真的吃到安樂茶飯, 已是八十年代之後。近年母親時常埋怨長壽, 十多年前因膝蓋問題已要一拐一拐地走路, 依傍拐杖來支撐, 繼而要依靠輪椅代步, 自我照顧能力越來越差, 最後就長期卧床, 這種質素的生活, 我也不要。母親中風之後, 左邊身已癱瘓了, 語言能力也基本上喪失了。疫症期間醫院不准探望, 但個多禮拜前醫院准許家人探望, 餘輝將滅, 讓家人惜別, 乃情理中事。上星期她比較清晰說出一兩句話, 她覺得很熱, 叫姑娘開冷氣, 其實是因為她體溫過低蓋了電氈來升溫。聽到她說話, 家人以為她情況好轉, 我告訴她們, 這是terminal lucidity, 她走到盡頭了。星期五早上, 她在睡夢中溜走了。我沒有哭。

星期六早上小女兒一早醒來不能再睡, 便在facebook寫了一篇追懷的文字, 我在輾轉之下才知悉, 便叫她傳給我看。看了之後, 熱淚盈眶。我的女兒們私下叫我的母親做Super, 因為她很厲害, 也很能吃, 最愛吃鮑魚龍蝦大閘蟹乳豬皮燒鵝脾等, 吃蔬菜就會嫌硬。當然, 能吃這些已是幾年前的事。小女兒悼文的結尾說"Hope you get to eat all your favourite foods in heaven, don't spit out the veggies though!"

也許女兒比我更傷心。

"My dad claims that he has been preparing for this day for a long time, given her age. But you see, deaths due to old age are like breakups. You can sense it coming, you know it's coming and you tell yourself to prepare, you think you're prepared but when it happens, it still crushes you because you simply cannot prepare for these things. I am just so sad."

女兒觸動我淚泉的地方我不引用了, 畢竟是她的文字, 在她自己的園地開墾,  跟她自己的朋友交流。母親走了, 我可以釋懷。我2月初從香港飛走的當晚, 我在飛機上, 在雲端揮手, 那時候她在救護車上往急症室奔走。我在香港的時候, 悉值疫情爆發, 當時還在想究竟是否選錯了回去的時候, 是否應該取消機票, 現在去看, 原來就是那十幾天才能夠趕得上陪她走到生命將近盡頭。人生就是這樣。

47 則留言:

  1. 我太婆比較好命,九十幾歲五代同堂,一直行得走得,最後都係瞓幾日醫院,捱少好多病痛,走的時候仲有氣力同家人講再見。人生在世,難免離別。

    回覆刪除
  2. 小弟相反,近來有老友未到五十提早報到。探病時雖呈死相,但尚有精神,以爲最壞打算都有幾個月時間,豈料當晚就行左,陰陽相隔,悔不當初。

    回覆刪除
  3. 標少,節哀順變。記起一首舊中文歌:「同你終須分別,離別正是重生」。願伯母在天上吃盡鮑參翅肚,珍饈美味,不用在人間受病痛之苦。

    回覆刪除
  4. 天地萬務生死都有定時, 謝貓琴關心。

    回覆刪除
  5. 雖然近一年才追晒標少的post, 也不認識令堂, 但咁多年黎只有這篇令我眼濕濕, 標少保重!

    回覆刪除
  6. 請教各位
    小弟是一名食肆負責人,若要求客人非在進食時配戴口罩,若該名客人不合作,根據599F請問罰則屬誰?

    回覆刪除
    回覆
    1. 599F有規定食客帶口罩嗎? 沒有就不存罰則。閣下可訂進場條件, 不遵從可逐客。

      刪除
    2.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04/01/P2020040100494.htm
      指是一:飲食業務規定
      唔該標少,其實非常模糊

      刪除
    3. 從連結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於三月二十八日就餐飲業務的指示一, (d) 任何人身處任何餐飲處所內,除於在該處所內飲食時外,須一直佩戴口罩, 但599F並無講食客違反指示的後果, 599F第7條只講負責人的責任:

      7.餐飲業務負責人須遵從局長指示
      (1)餐飲業務負責人須遵從根據第6(1)條發出的、就有關業務而適用的指示。
      (2)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違反第(1)款,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6個月。

      這一點負責人無可能承擔, 但應向食客指出有關指示。

      刪除
    4. 放心了!謝謝標少解答!

      刪除
    5. 有些責任負責人可辦到, 譬如擺枱限人數, 違反當然負上法律後果,指示沒講負責人要確保食客在飲食外須一直佩戴口罩, 否則屬於違法, 可見立法並無把這責任加諸負責人身上。上面599F第7(1)也講"餐飲業務負責人須遵從...有關業務而適用的指示", 注意, 是用了"適用"。

      刪除
    6. 再次謝謝標少
      小弟小本經營,最重要是釐清法律責任。這個詞絕妙"適用",十分感謝!

      刪除
    7. 請明白, 大家都為抗疫出一分力, 如有食客在你處染疫或播疫, 你一樣受牽連, 所以一定要提醒他們。如果你在澳洲, 你就知食肆死得好緊要。

      刪除
  7. 尖沙咀鹿鳴春與左敦彌敦粥店都結業了。

    香港餐館结業潮....
    多致不能盡錄


    陸羽停業不過是
    冰山一角,早在3月底前,很多名食肆已先後停業,如蓮香樓、大班 樓、利宛、九記牛腩等,有些更索性光榮結業如
    珍寶海鮮舫 占美廚房、悅香、鳳城、
    蛇王二等。更不用說一眾國際名廚過江龍如Gordon Ramsay旗下3間餐廳 另一個英國名廚 Jamie Oliver 的飲食王國在香港授權的兩間餐廳頂到2月也結束了。

    記得在 7,80年代,由灣仔到銅鑼灣一帶的好食肆多如繁星,間間有特色,
    美味不勝。
    益新、老正興、敍香園、福記、富臨、新同樂到皇后、新寧、太平館、祥記... 簡直數之不盡,像集合了全港的美食精華,
    那些老味道揮之不去。今天見到一間又一間離開,有暫停休業,有黯然結業

    看到經營了40多年的香港仔珍寶海鮮舫(1976)宣布結業,多年來吸引超過3000萬人,無數國際名人特前來觀看包括英女皇,米高積遜來坐龍椅,周潤發帶湯告魯斯來食飯

    擁有逾90年歷史的占美廚房Jimmy's Kitchen (1928) 也宣佈在4月底結業, 這本地殿堂級的老牌餐廳 多年來招待過無數名人,由李小龍到甘迺迪夫人 Jacqueline Kennedy 都曾是座上客。招牌Madras 乾咖喱、法式洋蔥湯、火焰雪山... 等,成了懷舊美食。

    鳳城酒家 (1954),最後一次到太子
    鳳城,想食生腸金錢鷄,還在樓下碰到周潤發 大家都山長水遠去食,就是為了回味那老古的味道。

    灣仔悅香飯店也有60年,過時過節都會外賣悅香鷄加料

    至於銅鑼灣的蛇王二也開了40年,喜歡他的潤腸多過蛇,每年會買上多斤自享。

    至於茶餐廳及冰室
    更成為重災區
    開業60多年的美都餐室 Mido Cafe
    可惜結業。另一間
    中國冰室早於1964年開業,屹立旺角廣東道半世紀,去年已突然結業
    1952年開業的蘭芳園是現時歷史最久的茶餐廳也停業了。

    連新一代的翠華
    在威靈頓街旗艦店
    在開業22年後也宣布結業。看來這結業潮仍未休止 一間接一間倒閉,
    所剩無幾,昔日的美味就像香港的風華
    已一去不復返。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言以閉之, 香港食肆劣質化。

      刪除
    2. 同意,車仔麵開到周街都係便知水準供應與要求如何。另外,現在想早餐吃一個好吃的火腿通粉已經幾乎絶跡。

      刪除
    3. 今次真係要靠美國帶頭鎮興全球經濟,不然往後10個月死得

      刪除
    4. 「一言以蔽之」。

      刪除
  8. 能在家人最後清醒的日子再見,也是福氣。節哀順變。

    Ethan

    回覆刪除
  9. 伯母現在是離苦得樂, 曾經歷過那一段被困肉身之苦, 現在一定是加倍安樂, 她也永遠活在你心中。不過, 失去至親, 那種傷痛是比你想像中長久, 你為人豁達, 但有時越是"硬淨"越會不自覺地壓抑情緒。所以適當的排解情緒也是好的, 就多看你女兒那段文字吧!

    Take care!

    Jasmine

    P.S. 我也贊成安樂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關心, 我真的看得通透, 我從不嚮往質素不好的長壽。Longevity can be a prolonged suffering. 反而是強調無知的殮葬方式才會使我不快, 我自己就一定選火化, 把灰撒在海上, 無拘無束, 隨波漂流。

      刪除
  10. 中國原本有一個很好的制度處理死亡,叫上壽;即人活到60歲時,後輩就得為其做壽,除大宴親朋外,最重要是在家中為老人家購置棺寢和壽衣,以便老人家感覺自己將離世時,自己穿上壽衣躺臥寢中,後輩則每日早上叫其起身進膳,叫定醒,若連續七天老人家都不離寢,找大夫撿測是否已歸天,正式發喪。可現在居住環境變化,制度消失了。
    記得小時,家住彎仔,當時尚有長生店專門上門為大戶人家置做棺寢的。

    回覆刪除
  11. 大家可記憶訃聞中,當時必然用上壽終正寢和壽終內寢這兩個詞,講的就是這個不成文的制度。而那個年代的老人家,當病重時總是不願留院治療,就是這個文化觀念的影響。

    回覆刪除
  12. 伯友得以安樂終老,亦已有子成龍,想必今生已無悔無憾。人到老時終需一別,標少與令千金既能抽離以第三者角度觀之,便不難明白伯友得以善終離別,雖然令人悲傷,但亦有其積極之處。

    另外,我也讚成安樂死,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這個人必需要有已成年之子女,且獲子女授權讚成,原因不贅。

    回覆刪除
  13. 念記上一輩做父母的真不容易。人間苦,願他/她們永生在天國。

    標少,節哀順變,既來之則安之,保重為盼。

    回覆刪除
  14. 不同年紀,自有不同煩惱 , 處於中段 , 就擔下怕上!

    回覆刪除
  15. 感恩有機會做她的兒子吧。你自己都小心照顧自己。

    最近我中學的生物科恩師過身了。我非常幸福有這樣好的老師。沒有她,我根本不會有在學業上會有所改變。

    Terry

    回覆刪除
  16. I offer my deepest condolences to you and your family. Take care.

    回覆刪除